文档介绍:《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挑选信息的才能;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比照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表达事实《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挑选信息的才能;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比照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表达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如今,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 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3、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2、针对题目,你能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考虑并在小组内交流)
3、老师简介罗布泊根本资料及本文文体知识。
4、师生共同积累生字词。
三、阅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录音欣赏,考虑以下问题:(要求在找到原文句子的根底上概括出关键词)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如今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什么?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讨论情况,老师做重难点点拨.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