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孟浩然的诗歌词句赏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浩然的诗歌词句赏析.docx

上传人:lajie 2022/1/2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浩然的诗歌词句赏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季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漂亮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绘声绘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主动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值年轻有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2










1、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漫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安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衬托,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别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2、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孟浩然 〔唐代〕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一首抒情诗。依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家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跑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艳羡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困难的。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其次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终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3、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唐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非常热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潇洒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射,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终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根据时空依次,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安静的心境,同时在悠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心情。
孟浩然的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