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一双大手绿荒山
作者:郭市 来源:《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9 年第 4 期
一双手,四十多年间从未停歇,植树 100 多万棵,用一片片绿色覆盖了荒山秃岭。一颗心, 四十多年来从未改变,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想为实现青山常在做出: .
一双大手绿荒山
作者:郭市 来源:《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9 年第 4 期
一双手,四十多年间从未停歇,植树 100 多万棵,用一片片绿色覆盖了荒山秃岭。一颗心, 四十多年来从未改变,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想为实现青山常在做出贡献。他,就是乌马河林 业局乌马河森林经营所营林工人、共产党员张英善。
退休八年了,早就没有了栽树的任务。可是,从春天到秋天,他一有空就要到山上去转一 转,补植、抚育、攒枝,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一点儿也没改变。
同期张英善(乌马河经营所营林工人):这些年啊,我栽的树就像孩子一样,几天不到林 子看看树总是心里不踏实。
尽管山下有房子,可他和妻子还是愿意住在西北岔。这里三十六户人家陆陆续续都搬走了, 只剩下了他们一家。照明、看电视全靠太阳能,离山下有十五六里的路程。同期张英善(乌马 河经营所营林工人):现在这块有块地,种点黄豆;离我前些年承包的林子非常近,到林子里 去看看也方便。
1975 年 7 月,张英善接过父亲的班,当上了营林工人。那时候是吃“大锅饭”,干好干 坏一个样。每人每天 400 棵树苗,栽完就回家,死活一个样,领工资时也不少开一分钱。同期 张英善(乌马河经营所营林工人):当时就是大锅饭,有劲儿也使不出,也没办法。栽树不就 是为了活吗?要是不活又搭人工又费钱,还搭树苗,要这么继续栽下去,总有一天会没饭吃。
由于连续三十多年的过量采伐,乌马河林业局的一道道山岭上大树变成了小树,许多地方 已经没了树,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在全市第一批进入了资源危机的行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1980 年,乌马河林业局开始实行承包造林,早就在心里憋了一股劲儿的张英善第一个报了名。 别人都包一公顷两公顷,他一下就承包了三公顷。
为了让他少挨点儿累,妻子燕玉平每天 6 点多钟就出门,扛着四五十斤重的树苗子,带着 饭和水,赶一两个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