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古代诗歌.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诗歌.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5 2022/1/2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诗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十读”
一、读懂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 基调。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 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 .
古代诗歌“十读”
一、读懂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 基调。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 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词的源头,下面的内容无非是承 此而来。三是要体会感情基调。如: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一题为:“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这两句开头无非是在点题,因此抓住题目 便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 在猎猎南风的吹拂中, 诗人在五更时分离开驿亭乘船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二、 读出妙处
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 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三、 读出变化
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如: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鯨。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 角犹可,牛斗残我竹。一题为: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
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
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 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 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如: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磧,应驮白练到安西。一题要求分析
本诗所运用的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该题并不是在考查抽象的概念。 所谓的“对
比” “虚实”其实就是“变化”。第三句所写之景与前两句相比,一是所闻与所见的对比, 二是虚与实的对比; 前两句所写之景,又形成了高与低、 动与静的对比。而这恰恰就是解答
该题的关键所在。
四、 读懂景物
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 系。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如: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其中一题为: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
夜图,创造了一种清净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五、 读懂意象
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 “志”为主观之“意”。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 象”。如“菊花”常表坚强清高,“梧桐”常表凄凉冷清,“日暮”多表惆怅伤感等。如: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
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