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夜雨寄北优质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331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雨寄北优质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2/1/24 文件大小:3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雨寄北优质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返幻灯片 1回
第1页/共35页
第一页,共36页。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第14页/共35页
第十四页,共36页。
合作探究
,是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那么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当时的天气如何?
“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第15页/共35页
第十五页,共36页。
精彩展示
1、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回家的日期,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句得到。
?当时的天气如何?
未有期,大雨聚至池中涨满了水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第16页/共35页
第十六页,共36页。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开首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文本研读
第17页/共35页
第十七页,共36页。
2、“巴山夜雨涨秋池”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是秋天,又是深夜,还有夜雨。在这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
文本研读
第18页/共35页
第十八页,共36页。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文本研读
第19页/共35页
第十九页,共36页。
5、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含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像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6、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像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文本研读
第20页/共35页
第二十页,共36页。
7、如果把“君问归期未有期”与“巴山夜雨涨秋池”对调好不好?
先写作者的乡愁,再用凄凉的秋夜雨景来加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更见作者之寂寞,能进一步把作者的思归之情推向高潮,由此产生想象,也就水到渠成。
文本研读
延伸阅读:
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王 建
邯郸驿上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
第21页/共35页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8、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时空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语浅情深,余味无穷!
文本研读
第22页/共35页
第二十二页,共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