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宪法的形式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16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宪法的形式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2/1/24 文件大小:1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宪法的形式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宪法(xiànfǎ)惯例的概念
宪法(xiànfǎ)惯例是在长期的宪政实践中形成的,不具有具体的法律形式,不为法院适用,其内容涉及到有关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问题,并为国家默认,由公众普遍承认,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惯和传统的总和。
认可(rènkě)的。而宪法判例是经宪法适用机关裁定并反复援引而形成的。
(2)内容不同。宪法惯例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宪政运行规则;宪法判例的内容既包括宪法规则在适用规则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宪法规范的原意的解释和推定。
第7页/共19页
第七页,共20页。
(3)效力不同。宪法惯例作为一种政治****惯规则,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法律效力,其普遍约束力来自社会公众的承认和国家政权的默许;宪法判例的约束力主要来自于遵循(zūn xún)先例的原则。
(4)稳定性程度不同。宪法惯例的稳定性程度较高, 而宪法判例的稳定性程度较低,新的判例经常否定、代替旧的宪法判例。
第8页/共19页
第八页,共20页。
4、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pànlì)的作用
作为默示的宪法规范的渊源,是重要的宪法渊源。
在不成文宪法国家(英国),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几乎涵盖了主要政治行为和公民权利的全部领域,其重要性甚至超越除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围绕着成文宪法展开,充实和完善成文宪法的规定,并帮助成文宪法有效(yǒuxiào)运转。
第9页/共19页
第九页,共20页。
宪法惯例(guànlì)和宪法判例的内容可以在修改宪法时吸收到成文宪法中来,但宪法惯例(guànlì)和宪法判例并不都适合吸收到成文宪法或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中来,甚至不将其吸收到成文宪法或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中,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10页/共19页
第十页,共20页。
二、宪法(xiànfǎ)典的一般结构
含义。宪法典结构是指宪法典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宏观的看,宪法典可以由序言、正文和附则三部分构成。
在一定意义上,宪法典的结构能够比较(bǐjiào)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中起主导作用的宪法思想的特点。
宪法典结构一般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第11页/共19页
第十一页,共20页。
宪法典的形式结构。即宪法典的体例,是指将宪法条文划分为大小不同、层次各异的部分,分别由相应的文字符号排列而成的形式结构。这些文字符号有篇(编)、章、节、条、款、项、目等等。
宪法典的内容结构。是指宪法典的内容由于调整的性质(xìngzhì)和调整方式不同,因而划分为若干部分,并由此形成的有机组合和有序排列。
第12页/共19页
第十二页,共20页。
根据调整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制宪的目的(一般在宪法序言部分);国家的根本(gēnběn)制度(一般在总纲部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权限和活动原则;宪法的保障、解释及修改;国家的标志等等。
按照调整对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目的性条款、纲领性条款(基本国策条款)、基本原则条款、规则条款、效力条款、修订条款和过渡性条款等。
第13页/共19页
第十三页,共20页。
三、我国宪法的渊源(yuānyuán)和结构
1、我国宪法的渊源
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宪法惯例。
2、我国宪法的结构
序言和正文两部分(bù fen)组成
宪法典体例:章、节、条、款、项。四章,七节(第三章分七节),138条,31条修正案。
第14页/共19页
第十四页,共20页。
3、我国宪法序言的功能与效力问题
我国宪法序言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zhèngzhì)合法性,附带宣布宪法的最高地位和效力。
对宪法序言的效力不要孤立地看待,而是要整体地看待。
第15页/共19页
第十五页,共20页。
宪法典的内容结构: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章总纲)、公民(gōngmín)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章)、国家机关的组织、权限和活动原则(第三章国家机构)、国家的标志(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史实性条款、纲领性条款、基本原则条款、规则条款、效力条款、修改条款。
第16页/共19页
第十六页,共20页。
四、宪法(xiànfǎ)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
宪法规范是调整一国根本(gēnběn)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
1、调整对象的根本(gēnběn)性和地位和效力最高性
2、内容和主体的广泛性
3、表述方式的原则性
4、对社会变化的高度适应性和高度稳定性
其他特点,如历史性、灵活性、妥协性、政治性、纲领性;等等
第17页/共19页
第十七页,共20页。
(三)宪法关系的特点
1、宪法关系一方或双方主体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宪法关系主要有四类(s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