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小儿体液(tǐyè)平衡的特点(一)体液(tǐyè)的总量和分布
不同(bù tónɡ)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总量 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体 液 78 失钠>失水 失水>失钠
血钠浓度 130~150mmol/L <130mmol/L >150mmol/L
体液丧失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消化道肾皮肤丢失 急性失水所致脱水尤伴呕吐,
相对低渗液体,通过 丢失较多含电解质较少的液
饮水输液缺水得以补 体,不显性失水增多因病不能
充,如迁延腹泻能饮 饮水不能表达渴感或渴感失,
水不吐病儿。 治疗时给予含钠液过多
病史特点 呕吐,腹泻,胃 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 伴有高热,不显性失水、出汗
肠引流,肠瘘, ,水进入多,长期限(qīxiàn)盐 多而给水少,钠盐进入多,尿崩
短时期饥饿 ,烧伤易发生休克,细 症,脱水剂脱水表现轻,皮肤粘
临床特点 典型脱水表现 胞水肿,神经肌肉反 膜干燥,烦渴,高热,烦躁不安,
应低下 肌张力高,惊厥
发 生 率 最多见占80% 次之 少见
第9页/共65页
第九页,共66页。
脱水(tuō shuǐ)的纠正
及早恢复(huīfù)血容量及组织灌注尤肾循环。
补充累积损失,补充体液所失液量及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
防止新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包括生理需要及继续丢失
密切观察记录病儿的恢复(huīfù)情况,及时分析病情,随时调整补液方案。
第10页/共65页
第十页,共66页。
1、恢复血容量(róngliàng)及组织灌注
有明显血容量及组织灌注不足症状如有休克体症者,立即静脉输入等渗含钠液,如2:1溶液,生理盐水20ml/L,在小时内快速输入,,过早给低渗易引起(yǐnqǐ),一般不需补充含钠液扩容,但脱水严重引起(yǐnqǐ)循环不良时,也可补充等渗含钠液。因快速补充不会使血钠更高(但如数小时内供给,则随着不显性失水及继续丢失水,可使高钠血症加重。
脱水不严重无循环或循环不良症状体征不严重时,可采用2/3张或1/2张含钠液扩容并补充累积损失。
第11页/共65页
第十一页,共66页。
2、累积损失(sǔnshī)的补充
补液量:主要根据脱水程度及年龄。婴幼儿轻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液量为30-50ml/kg中度50-90ml/kg重度100-120ml/kg;2岁以上儿童分别为<30ml/kg,30-60ml/kg,60-90ml/kg。上述输液量包括(bāokuò)补充累积损失液量内计算。低渗性脱水容易将脱水程度 估计过高,补充累积损失的液量可略少,如估计重度时可按中度脱水补;反之高渗性脱水时补充累积损失的液量略增加。
第12页/共65页
第十二页,共66页。
补充液体的张度及速度: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但补充累积损失液体的总张度:等渗脱水1/2-2/3张,低渗2/3-1张,高渗1/3-1/2张。等渗及低渗累积损失宜在8-12小时内补充,输液速度相当于高渗性脱水体内仍缺钠,仍应给低渗含钠液,血钠下降速度以每天不超过10-15mmol/L为宜。高渗脱水有尿后,在所输液体中加入适量钾盐,如无血容量及组织灌注明显不足可先输1/2张钠液,如3:2:1液,有尿后再用1/4-1/6张含钠液内加氯化钾,%继续(jìxù)补充累积损失,这种液体总的渗透浓度相当于1/3-1/2张液;补充累积损失输液速度为。
第13页/共65页
第十三页,共66页。
酸碱失衡的纠正:补充累积损失的过程中,应同时纠正酸碱失衡。偏面按血HCO3ˉ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缺少程度,用公式计算补充量补液,往往引起高钠血症或代碱。由于呕吐严重引起的代酸或迁延性呕吐引起的代碱均可有用生理盐水或其稀释液补充累积损失,以补充丢失的CL
钾的补充:脱水病儿由于较长时间(>3天)饮食(yǐnshí)不足或丢失钾,补液过程中要进行补钾,缺钾完全纠正需数日,等病儿进食热卡达基础热卡时即可停止补钾。
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