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群落的结构校级公开课.ppt

格式:ppt   大小:7,305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群落的结构校级公开课.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4 文件大小:7.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群落的结构校级公开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群落的结构校级公开课
*
第1页,本讲稿共54页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讨论
浮游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
第17页,本讲稿共54页

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
第18页,本讲稿共54页
,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第19页,本讲稿共54页
*
第20页,本讲稿共54页
捕蝇草
【1】捕 食
*
第21页,本讲稿共54页
捕 食
*
第22页,本讲稿共54页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
生物B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A捕食生物B
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
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能量关系图
*
第23页,本讲稿共54页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2】竞争
*
第24页,本讲稿共54页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
第25页,本讲稿共54页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
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相互抑制,此消彼长
生物A
生物B
个体数量
第26页,本讲稿共54页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B
A
B
A
寄主
寄生者
【3】寄生
*
第27页,本讲稿共54页
寄生的结果:
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
*
第28页,本讲稿共54页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4】互利共生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
第29页,本讲稿共54页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互利共生
真菌
藻类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
第30页,本讲稿共54页
传粉、传播种子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
*
第31页,本讲稿共54页
生物A
生物B
生物数量
时间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
第32页,本讲稿共54页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根瘤菌与大豆
4、菟丝子与大豆
5、鸟与羽虱
竞争
捕食
*
第33页,本讲稿共54页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A B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
第34页,本讲稿共54页
5、种内关系
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
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思考:为什么田间的玉米种植不能过密?它们之间的关系?
*
第35页,本讲稿共54页
特别提醒:
判断种间关系时,要先判断是种内关系还是种间关系。
竞争关系可导致一种物种灭绝,而捕食、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
第36页,本讲稿共54页
时间
数量
0
时间
数量
0
时间
数量
0
捕食
竞争
共生
A
B
C
*
第37页,本讲稿共54页
两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