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人才梯队建设计划清单 研究细则.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才梯队建设计划清单 研究细则.doc

上传人:beny00011 2022/1/24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才梯队建设计划清单 研究细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1 / 21
word
人才梯队建设规划细如此
第一章总如此
第一条建设目标
通过科学测评,慎重甄选,培养和选拔出临床与职能科室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人才,促进重点学科医疗、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注重引进高层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著3篇以上;
3. 在临床或教学等方面具取得较大成就,得到国内同行认可,担任市级以上学会委员与以上职务,或参与编写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一部,或参与编写省部级以上统编教材一部。
〔五〕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
第九条选拔程序
采取“个人申请、科室推荐、资格审查、学术委员会审定、任前公示、院长办公室通过〞的程序选拔。即:
一、各科室向人事科提交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需求名额,人事科汇总后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公开招聘;
word
word
6 / 21
word
二、根据选拔标准,内部职工向科室提交申请书与相关证明材料;外部人员直接向人事科提交个人申请与相关证明材料;
三、各科室对照选拔标准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业务水平、教学科研的数量和业绩以与开展潜力等进展评定,择优推选,并将推选结果和材料报人事科初审;
四、人事科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人资格、教学与科研业绩等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进展初审;
五、由学术委员会对所有申请人进展辩论与评审,根据《医院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选拔考核评分表》评分细如此对各个申报者进展考核评分,交由院长办公室审议通过;
六、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确定拟录取后,向全院公示,公示期为三天,公示期间如有人举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其资格;
七、确定聘任并下发聘书。
第三章岗位管理
第十条队伍建设
每个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与医院签订双向目标计划书,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可自行组建学术团队,鼓励科室与科室合作、强强联合等合作方式,组织开展跨学科项目研究。
word
word
7 / 21
word
第十一条保障与条件
医院积极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工作开展创造条件,确保计划落实:
一、确立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开展中的主导地位,学科骨干的中坚地位;
二、科教科负责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目标管理,并在学科建设中予以指导;、三、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研究计划,医院为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
三、医院给予学术团队适当的编制和津贴支持,优先安排办公和实验用房;
四、在院内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时,对其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
五、优先推送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进展出国研修、培训或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
六、加强对其项目申请与实施、科研论文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七、特别优秀的外部引进人员,可适当放宽某些条件,提高待遇。
第十二条岗位职责
一、学科带头人的职责:
word
word
8 / 21
word
〔一〕制定医院学科开展规划、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
〔三〕组织和开展本学科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研究;
〔四〕落实人才梯队建设与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科骨干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进展定期辅导或跟踪指导;
〔五〕采取学科建设责任教授模式,由学科带头人担任责任教授,对学科骨干进展“传帮带〞;
〔六〕不断完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良体系,并督促落实,进一步加强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
〔七〕每年向医院学术委员会报告学科开展与科研进展情况;
二、学科骨干的职责:
〔一〕协助学科带头人制定学科开展规划、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协助实施;
〔二〕协助学科带头人制定本学科科研计划,并协助实施;
〔三〕掌握本学科开展方向,努力钻研本学科亚专业知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四〕每年向医院学术委员会汇报自身开展与科研进展情况。
word
word
9 / 21
word
第十三条任期内达标计划
一、学科带头人
〔一〕成功申请并承当至少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二〕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在国际著名杂志〔SCI收录,影响因子以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著1篇以上;
〔三〕至少参加2次国家级学术交流或培训;
〔四〕至少在院内组织开展5次学术报告;
〔五〕完本钱职工作,各项院内业务考核均达标;
二、学科骨干
〔一〕参与至少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或主持院级以上科研项目;
〔二〕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在国际杂志〔SCI收录,影响因子以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著1篇以上;
〔三〕至少参加1次国家级学术交流或培训;
〔四〕作为主讲人在院内开展至少2次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