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最新发明专利申请书范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发明专利申请书范文.docx

上传人:hh思密达 2022/1/25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发明专利申请书范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功能或用途。]










本独创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便利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纳电阻元件,结构简洁。
[有益效果:是独创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主动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干脆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定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独创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独创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其次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详细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平安,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遇到分流电阻(6),弹簧










(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牢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摸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详细实施方式:是独创优选的详细实施例。详细实施方式应当比照附图对独创的形态、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样,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赐予具体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假如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需与本独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样。]










专利申请书的写法
一、专利申请文件的概念专利申请文件是个人或单位为申请取得专利权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一系列文件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