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格式:ppt   大小:2,186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5 文件大小:2.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第1页,本讲稿共54页
表现手法
赋比兴
烘托或衬托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景与情
细节描写
象征或托物言志
白描
抑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第10页,本讲稿共54页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第11页,本讲稿共54页
(4)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第12页,本讲稿共54页
(二)修辞手法分析
1、比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P149)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此“比喻”的“新奇”之处。
答: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依据他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的比喻。
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第13页,本讲稿共54页
2、通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第14页,本讲稿共54页
3、比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配套练习八)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第15页,本讲稿共54页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借代
第16页,本讲稿共54页
千山鸟飞绝,,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夸张
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什么手法
第17页,本讲稿共54页
5、夸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洞庭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此诗运用夸张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月下水天一色的洞庭湖比拟为天上仙境,展示了诗人愉悦的心境和豪放的气概。
塑造了一个泛湖飘流、沐月飞升的主人公形象,表现出诗人心无羁绊,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
第18页,本讲稿共54页
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6、设问
第19页,本讲稿共54页
7、对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二题。(配套练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ruó)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揉搓。
这首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