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古典诗歌诗意探究.ppt

格式:ppt   大小:3,131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歌诗意探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5 文件大小:3.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歌诗意探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歌诗意探究
第1页,本讲稿共45页
诗歌鉴赏三步走

读懂

鉴赏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第14页,本讲稿共45页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品诗题
征人怨 柳中庸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景色荒凉,
怨转战跋涉遥远辛苦。
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第16页,本讲稿共45页
颂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作者
第17页,本讲稿共45页
诗歌的个人风格例举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李商隐
陆游 李清照
知作者
沉郁顿挫
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雄健高昂
悲壮苍凉
朦胧隐晦
诗画一体
缠绵婉约
豪放爱国
第18页,本讲稿共45页
李清照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晚年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第19页,本讲稿共45页
知作者
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赏析。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的是词人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
“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
“故应难看梅花”写了词人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
第20页,本讲稿共45页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看注解
第21页,本讲稿共45页
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
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
从“背景”入手,便于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
第22页,本讲稿共45页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从背景切入
第23页,本讲稿共45页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析意象
第24页,本讲稿共45页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 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