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古诗词教学.ppt

格式:ppt   大小:1,254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教学.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5 文件大小:1.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教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教学
第1页,本讲稿共23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野径云俱黑,(仄仄平仄仄)(黑,古音读hè)
江船火独明。(平平仄平平)
(2)诗歌,离不开一个情字。根据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处理好重音和语调,读出情感,读出意蕴。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7页,本讲稿共23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第8页,本讲稿共23页
(3)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进行朗读表演、朗读比赛,让学生遴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词,参加古诗词诵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通过诵读积累,把古典诗词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财富。
(4)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词。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此处仅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第9页,本讲稿共23页
1~6年级(70篇)
7~9年级(50篇)
高中必背古诗词曲(30篇)
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1、披文得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品味方法:近义词的比较。
第11页,本讲稿共23页
“红杏枝头春意闹(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藏)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风又绿(到)江南岸”
第12页,本讲稿共23页
2、抓意象品意境
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独特性———以言造象,立象尽意。即用语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传达诗情。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多个意象联接起来的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
教学古典诗词要抓住意象,品味意象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再做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第13页,本讲稿共23页
《天净沙 秋思》
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意象,渲染的悲伤萧瑟的氛围。整首小令极其凝练地把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中茫然、孤独、疲惫、感伤与无奈的情态真实动人地展现了出来——意境。
第14页,本讲稿共23页
天净沙 秋思
第15页,本讲稿共23页
3、怎样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启发想象,感悟诗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言有尽而意无穷”—— 好诗词的共性。所以要欣赏诗歌,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再现情境,生发感情,审美感受。
(联想 想象想象、虚拟、假定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诗歌的语言越能调动想象,越有质量,越能刺激读者的联想或想象,把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激活。所以诗人的语言,从正面来说,要抓住有特点的局部,从反面来说,就是要大幅度省略,在特征以外留下空白。)
第16页,本讲稿共23页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词语:怜 小扣 关 出
意象:屐齿、苍苔、柴扉、春色、红杏
春天来了,这么美,这么突然。“一枝红杏”报春使者。刹那的惊喜,没准备的、无声的、独自的欢欣,对大自然的变化的发现,对自我心灵的发现。
第17页,本讲稿共23页
叙事诗同样需要想象: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第18页,本讲稿共23页
4、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国破家亡,软禁长安,痛苦不堪,悲情愤懑)
第19页,本讲稿共23页
三、吸取与运用——内化精神、内化语言
学古诗词的目的:
一是吸取文化精华,二是吸取语言精华。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诗句迁移运用到新的写作语境中。
“漫步山间小路,抬头一看,在高高的山间散布着零零落落的房子,真有一种‘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张老师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仍然生龙活虎,不亚于年轻小伙子,大家说他‘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20页,本讲稿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