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 心肺(xīn fèi)脑复苏 :黄子通 沈 洪
主要(zhǔyào)教学内容
概 论
1
临床表现及诊断
2
抢救措施及用药(重点)
3
第1页/共32页
第一替首次或第二次肾上腺素治疗,仅
限使用一次。
第14页/共32页
第十四页,共33页。
15
﹡去甲肾上腺素
在CPR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可以
给予去甲肾上腺素。
一般1-2mg加入生理盐水(shēnglǐyánshuǐ)或5%葡糖糖 静滴
*注意给药物时不能在同一管道内给予碱性液
体,后者可使前者失活。
第15页/共32页
第十五页,共33页。
16
多巴酚丁胺
为选择性心脏(xīnzàng)β1受体激动剂,能够增肌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用于心排血量低与心率慢的心衰患者。
常用量:-10μg/kg/min
第16页/共32页
第十六页,共33页。
17
多巴胺
为合成(héchéng)肾上腺素的前体。有α、β受体和
多巴胺受体激动使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排血量,用于治疗在复苏过程中由于
心动过缓出现的低血压状态。
推荐剂量为5~20μg/kg/min,大剂量可
引起内脏灌注不足
第17页/共32页
第十七页,共33页。
18
抗心律失常药物
所谓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出现严重
的电活动异常,常导致(dǎozhì)心脏性猝死。因此预
防和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心搏骤停与围心
搏骤停期救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第18页/共32页
第十八页,共33页。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原则
首先注重病人的心脏电生理、心功能及周身状况
必须熟练掌握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尤其是对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要明确加以鉴别(jiànbié),临床医生必须熟悉室速的诊断要点
熟练掌握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19页/共32页
第十九页,共33页。
20
常用(chánɡ yònɡ)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评价
利多卡因
适用于
—电除颤和给予付肾素后仍表现为VF或无脉性VT
—控制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室性期前收缩(shōu suō)(PVC)
—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有效,但非首选药物
第20页/共32页
第二十页,共33页。
21
利多卡因的给药方法
初始(chū shǐ)—㎎/㎏,快速达到有效浓度。
顽固性VT或VF可酌情再给予1次,~㎎/㎏冲击剂量,每隔5~10分静脉推注一次,总量不超过3㎎/㎏。
第21页/共32页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22
胺碘酮
可适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严重心功能不全使用洋地黄无效时,胺碘酮可控制(kòngzhì)心室率
对心搏骤停患者,如持续性室颤或室速,在除颤和应用付肾素无效后,建议使用胺碘酮
第22页/共32页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多形性室速和不明原因的复杂性心动过速
可作为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电复律的辅助治疗及房颤的转复药物
可控制(kòngzhì)WPW并阵发性室上速或并房颤
可用于难以确定是阵发性室上速还是阵发性室速的治疗
第23页/共32页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24
推荐对CPR、电除颤、和血管(xuèguǎn)加压素无反应的VF/VT,首选胺碘酮。
第24页/共32页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25
胺碘酮的给药方法
先静推150㎎/10min,后按1㎎/min持续静滴6小时,㎎/min。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chāoguò)2g
心脏停搏患者如为VF或无脉性VT,初始剂量为300㎎溶于20-30ml液体中快速推注
第25页/共32页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镁剂
能有效中止尖端(jiānduān)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2g硫
酸镁溶于10ml5%葡萄糖中,缓慢静脉注射,而后可
用于1-2g硫酸镁溶于50-100ml5%葡萄糖中,缓慢静
脉静注。
第二章 心肺(xīn fèi)脑复苏 :黄子通 沈 洪
第26页/共32页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27
如果心率失常(shīcháng)为多形性室速,尖端
扭转型室速,
静注(1分钟),继以50-300μg/min维持。
急性高血钾症触发的室颤,可以给予葡萄糖酸钙20mg静注。
第27页/共32页
第二十七页,共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