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标题】
教版高一年级原电池的教学设计
市萧山六中 邱新德 311261 chisasa163.
一电池也就没“电〞了。
通过对电池是一个有限的能量源确实认,让学生明确电池的能量来源是“物质变化〞所产生的。
6.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装置.
[学生实验]电流计中指针偏转,说明已经有了电流。
只需要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放进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就可以构成原电池了。原来装置还很简单。
7.在这个装置中,反响放出的能量为什么会转变成电能.
结合前面的图片,了解水电站的工作简单原理:
-
. z
图2 铜、锌电池
(筑坝)
(水高速流下带动发电机)
对照右图来看这个可以产生电流的装置:
〔1〕金属锌中的电子能量比铜的电子的能量高,所以锌的电子可以通过导线“冲向〞铜。就像像坝上的水沿管道冲向坝下。但是只是能量高是不够的。坝上的水流到坝下并不能发电。
流向铜片的电子如果还在铜片中,则后面的电子就不会源源不断地流过来。这样,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的。
〔2〕流向铜片的电子的能量其实就像坝上的水,与流到坝下的水能量是一样的。因此铜片上的电子能量与锌片上的电子一样,可以与溶液中的H+结合,形成了H2:
2H+ +2e-=H2
氢气从铜片外表逸出。
〔3〕溶液中H+的可以不断结合由锌片“流〞过来的电子,这样,锌的电子也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了铜。因此,导线中也就形成了电流。这样,电子就完成了图二中从①到②的定向移动,在两个电极间的导线中产生电流。
Zn-2e-=Zn2+
〔4〕溶液中的H+不断向铜片移动,锌片上的锌原子失去了电子,变成了Zn2+进入了溶液中,填补H+被消耗形成的电荷“空缺〞。溶液中由于Zn2+和H+的定向移动,也就形成了电流。阳离子完成了图二中从③到④的定向移动,在溶液中产生了电流。
(5)整个电路就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电流〔在电路中,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离子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但电流的方向是一致的〕。
8.电池的电极与氧化、复原反响:导电接力-导线中是电子导电,溶液中是离子导电。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导电方式,必然在电极上出现电子“流入〞与“流出〞,从而一定有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的出现。
电源的电极在物理学上有明确的规定:电流流出的极为正极,电流流入的极为负极;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极为正极。
导线中的导电是由电子完成的,溶液中的导电是由离子完成的。导线中的电子是无法直接从电极进入溶液中完成导电任务的,溶液的离子也是无法进入电极的,则,外电路导线的电子导电与溶液中的离子导电要进展“转变〞。这样,就会有一个在正极上电子接收的过程,也同时有一个在负极上电子给出的过程。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的转移过程,
-
. z
必然会有一个氧化复原反响的发生。电极是转变导电方式的场所,当然也是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