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9
文档名称:

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和方案(五指教学法).ppt

格式:ppt   大小:1,678KB   页数:10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和方案(五指教学法).ppt

上传人:aena45 2022/1/25 文件大小:1.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和方案(五指教学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 ——————学前教育理论
小组成员:王先妹 陈相如 俞菲燕
陈鹤琴简介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儿园。陈鹤琴是“活教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来引起这个设计。
5、儿童既然感兴趣,教师顺着儿童的兴趣,引起各方面的活动,并与各科相联系,但不强求符合预定的设计。
6、时间完全不限制。多做就多做,少做就引起别的设计来。
7、儿童如不能维持到做完,教师急需考虑一下,是什么缘故,可以补救吗?
8、儿童临时发生特种兴趣,教师要尽力去指导,有时可以把全部预定的设计改变,做这个临时发动的事。
9、幼儿急需看到结果,所以各个设计当分为许多小段落,他们的兴趣才能维持。
10、在同一设计单元里,各方面的活动很多,儿童愿意做任何一方面,应该听儿童自由去做,不过希望每个儿童各方面都做到。
11、在同一设计单元里,有许多活动要几个人合作的,有许多活动只需独做的。教师可以做他们的领袖,同时可以训练几个儿童来做领袖。
12、每个设计单元的每个阶段或一方面的活动,得到结果,应当有极短的、简单的批评与讨论。
例:开学了
教的目标
学的纲要
做的步骤
〔四〕课程的实施
1、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
2、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方法
3、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
〔五〕教育评估
幼儿园应当有随时可以考察幼儿学习成绩的标准。
1、 五指活动课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包含的教育内容相比照较全面,符合幼儿的身心开展特点。
2、 五指活动课程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幼儿的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相较与传统教育僵化的、固定的教育内容是一大进步。
3、 五指活动课程提出了了课程实施中的“方案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开始意识到了幼儿活动中的一些生成的东西,对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开展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4、 五指活动课程提出了“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认识到了游戏对于幼儿开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符合幼儿的身心开展的特点。
四、对五指课程的评价
局限:
五指活动课程想要努力防止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力求课程向幼儿靠拢,但在实践层面上,仍然比较重视教材,对幼儿的反响重视不够。
尽管一再强调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指不是五个学科,应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施教,可惜在推行时,有时仍被误解而分科进行。
第二节 幼稚园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即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
行为课程完全根据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果。幼稚园实施的行为课程应注意幼儿实际行为,只要幼儿能自己做的,都应该给幼儿时机去做。
生活与行动是行为课程的根本要素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传统文化关于知行关系的思想
一、主要理论根底
二、行为课程
〔一〕课程目标
满足儿童心身需要,养成儿童“扩充经验〞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其生活的能力与意识,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开展
二、行为课程
〔二〕课程 内容
行为课程的内容就是儿童周围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能为儿童所接受并有助于其身心开展的各种经验。
儿童自发的活动
儿童的自然环境
儿童的社会环境
从教材的科目来看,张雪门先生认为,行为课程主要包括手工、美术、言语、常识、故事、音乐、游戏和算术
二、行为课程
〔三〕课程 的组织
〔1〕整体性原那么 。
  〔2〕偏重直接经验原那么 。
  〔3〕偏重个体开展原那么 。
二、行为课程
〔四〕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订行为课程方案,并采用单元教学来进行。
二、行为课程
〔五〕课程的评价
从四个方面做出评价:
对儿童的行为结果做出评价
对儿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持续的观察
对活动中儿童的重要行为做记录
对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经验作出分析
三、对幼儿园行为课程的评价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开展做出了重大的奉献。
〔一〕生活是课程的基点,重视生活在儿童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二〕兼顾社会需求与儿童个体开展的课程目标,超越了纯教育的范畴,考虑到了社会文化在课程中的作用 〔三〕以行动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强调了行动在儿童开展中的积极导向价值
第三节 蒙台梭利课程理论及其方案
一、理论根底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蒙台梭利认为6岁之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吸收的心智〞。
孩子的开展是自主开展的过程。
2、儿童开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开展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3、儿童的开展具有敏感期
4、儿童的开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儿童的开展是在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