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李凭箜篌引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凭箜篌引教案.doc

上传人:mirfkk 2022/1/26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凭箜篌引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凭箜篌引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那么是以形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精品文档请下载)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
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
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精品文档请下载)
——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精品文档请下载)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另外,“石破天惊逗秋雨"也兼具“以声类声”“以形类声”两种属性.“秋雨”密密匝匝地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同时,“秋雨"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李贺诗中的通感往往是复合通感,既有视觉感受,也有听觉感受,同时还有动感,“碎”“叫”“泣”“笑”“逗”等语汇都有很强的动感。(精品文档请下载)
诗人用“融"这个充的字来竭力渲染音乐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浸透力。虽然用语浪漫夸大,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冷光”和“高秋"不谋而合,都散发出清寒之气,音乐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谐一体。(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句诗给人以清空之感,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李凭的演奏感动了“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人间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精品文档请下载)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汉语大辞典》引动,触动
《淮南子》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吴正子注》箜篌之声,忽如石破天惊而秋雨逗下,犹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之意。(精品文档请下载)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言其声之精妙,虽幽假设神鬼,顽假设异类,亦能见赏.《搜神记》永嘉年,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称成妇人,妇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列子》巴鼓琴而鸟舞鱼跃.(精品文档请下载)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言赏音者听而忘倦,至于露零月冷,夜景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