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为生物的社会 (2)
第1页,本讲稿共13页
争先恐后
第2页,本讲稿共13页
哥俩好啊
第3页,本讲稿共13页
高兴啥嘛?
第4页,本讲稿共13页
看看我们的家
第5页,本讲稿共作为生物的社会 (2)
第1页,本讲稿共13页
争先恐后
第2页,本讲稿共13页
哥俩好啊
第3页,本讲稿共13页
高兴啥嘛?
第4页,本讲稿共13页
看看我们的家
第5页,本讲稿共13页
瞧,这一家子!
第6页,本讲稿共13页
快,我们要回家!
第7页,本讲稿共13页
第8页,本讲稿共13页
刘易斯·托马斯( Lewis Thomas )——一个生物学观察者
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从医学家、生物学家的角度阐述了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1913—1991)
第9页,本讲稿共13页
作者观察的几种生物(主要的),它们密集时有哪些行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小生物的一些行为现象,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蚂蚁、白蚁、蜜蜂、粘菌、鲱鱼……
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
(1)“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 智慧随之增加。
(2)自然界中的许多小生物在集体行动中跟人一样,具有社会性。
第10页,本讲稿共13页
这些群体生物,它们作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凝结成为一个整体,组成巨大的生物群,就显示出非凡的力量。
二战时,隆美尔派出一支1801人的精锐的德国部队,在长官希姆的指挥下进入非洲原始森林,与英军作战。结果被蚂蚁吃得一人不剩,隆美尔事后找到了1764具尸骨,另37人可能葬身湖水中。在行动之前,也曾有人警告那里的蚂蚁厉害,但傲慢的德军不曾把人放在眼里,又何惧一小虫哉!
第11页,本讲稿共13页
学与练: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第12页,本讲稿共13页
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5、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6、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的某些相似性。
用比喻的笔法,形象地说明了人类之间的团结性和协作性比不上其他生物世界这一现象。
学与练: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第13页,本讲稿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