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江东晛:“大屋顶”建筑.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东晛:“大屋顶”建筑.doc

上传人:周瑞 2022/1/2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东晛:“大屋顶”建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江东晛:“大屋顶”建筑
江东晛:“大屋顶”建筑
作者:江东晛
  一、“大屋顶”建筑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的侯兆年书记在《北京近百年建筑三次“大屋顶”高潮综述》一文中,对“大屋顶”建筑进行了定义,并的高级官员一致认为应该学彭真认为,现在不能像五四那样,对传统文化一味批判,因此苏联专家的意见是有价值的。教育部长钱俊瑞在对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讲话中甚至提出,我们现在还没有经验,开头不妨先“教条主义”一下,把苏联模式整套搬过来再说。得到中国方面的支持,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建筑问题上也大量介入,“事实上,北京许多建筑上的‘大屋顶’都是负责审查图纸的苏联专家硬加上去的。”[5]因为“大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最典型的体现。
  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建国后“大屋顶”建筑的盛行,苏联专家是主要的推手。然而,梁思成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历史的眼光看,梁思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权力让新建的建筑强行加上大屋顶,然而,他的建筑理念却是与苏联专家相契合的——他明确主张应该用民族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的内容。
  在王军先生的笔下,梁思成的建筑理念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在建国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作为复兴传统式建筑的批判者存在的。他曾经直接批判过北京的协和医院等大屋顶建筑,认为其不伦不类。而他跟林徽因设计的北京大学女生宿舍,则力求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风格。这与赵辰先生在《民族主义与古典主义——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一文中的叙事有所偏差。在赵辰的笔下,梁思成的民族情怀一直很浓,追求传统复兴式建筑一直是他的理念。但不论如何,历史上的定论是,在解放后,梁思成成为了传统建筑的捍卫者。在《祖国的建筑》一书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梁思成对传统建筑元素的推崇:“我们中国本来有我们中国体系的建筑。但是百余年来,在我国大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所谓西式建筑,它们具有英、法、美、德等国的不同形式和风格,近二十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没有民族性的所谓摩登建筑,好像许多方方的玻璃匣子。过去四年中人们对于建筑的民族性的问题有过不少不同的意见。最近由于大家进行了学习、讨论,并且苏联专家热诚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们过去的经验,我们的认识才渐趋一致了。现在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建筑也要走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路,那就是走‘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的路,而扬弃那些世界主义的光秃秃的玻璃匣子。”[6]他还明确表示了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原则的赞同:“我们将来的建筑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呢?毛主席早已给我们指出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中‘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节就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因此,中国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7]具体到“大屋顶”的问题上,他认为,过去那种“洋房中国帽”式的建筑,“问题在底下的洋房而不在瓦顶”。“我们过去曾把一种中国式新建筑的尝试称作‘宫殿式’,忽视了我国建筑的高度艺术成就,在民间建筑中的和在宫殿建筑中的,是同样有发展的可能性的。”[8]
  然而,在主动追求民族建筑风格之外,梁思成坚持“大屋顶”设计还与自己的“梁陈方案”被否定有关。王军先生在《城记》中考证,对“大屋顶”的坚持实际上是梁思成“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在“梁陈方案”中,梁思成提出在旧城西侧发展新的行政中心。由于这样能够使故都完整保存下来,新的行政中心就不用太受到建筑风格和高度的限制,可以进行较为自由的创造了。然而,这一方案受到了苏联专家的否定。在一切“一边倒”的背景下,中央部门涌入旧城,甚至要布局在长安街的两侧。这样一来,故宫等文化遗产的周围景观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动,如果未经精心规划,这种变动很可能是负面的。为了防止新建筑与古建筑争高,破坏故都的天际线,梁思成与林徽因力主内城的新建筑不能高过三层。并且,为了与天安门调和,还必须加上“大屋顶”。然而,这种纯美学的考虑被苏联专家否定了,因为根据莫斯科的经验,将楼层高度控制在5到9层是最划算的,这样一来可以最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和基础设施。因此,梁思成在这个问题上也无法取得胜利。最后,梁思成在考察莫斯科之后发现,如果经过精心的规划,让新建筑在外轮廓上与周围旧景物协调,也可以适当放开高度的限制。因此,一退再退之下,梁思成最终将底线放在了“大屋顶”上,并就这个主张进行积极的活动。一份材料显示:“照梁思成看,建筑物不论什么地点,也不论什么性质,都必须用大屋顶:东单的几个部,在审查建筑图样时,他建议各部加大屋顶,公安部、燃料部、纺织部没同意,贸易部迁就了,搞了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在他看,天安门广场周围,就更要大屋顶了,理由是不然与周围环境不调和。公安局的大屋顶,就是他强制加上的,据公安局说他们因此少建了四十多间房,而且搞的样子很难看,就连梁思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