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3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xmm1209 2022/1/26 文件大小:1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 12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专业:城市规划 __╳╳╳:╳╳╳指导 凌青
摘要: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与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农型基础设施项目,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的合理安排以与项目工程的投资效果。各部门按照各自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验收,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为满足自身利益,各行其道,各自为战,行政效率低下,管理工作不到位,损失、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3 / 12
趋于公式化和城市化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农村风貌的多种多样,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和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农村数量更是近万个,由于经济水平、文化风俗、地理地貌、区域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我国的村落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很遗憾,传统的乡村规划设计几乎都在不约而同地追求几何学上的整齐外表、有秩序的整体美学观、建筑形式的复制和标准化,"千村一面"的新农村建设现象逐渐成为了普遍现象,乡村规划的"多样性"正在慢慢的被扼杀,乡村规划呈现出公式化和单一化。
此外,城乡规划的目标应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让农民真正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由于我国城乡差别巨大且长期存在,农民心中始终有一个"城市梦",加上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这就使得新农村建设很容易变成城市的"微缩版"。一些并不发达的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规划了一排排的洋房、大面积的广场绿地、宽大的马路和太阳能路灯。但结果是农民虽盖起了洋房,却无处进行农业生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却没有财力去维护。农村固有的特点消失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恬淡的生活情趣只能成为许多人童年美好的回忆。可见,缩小城乡差距绝对不是赶着农民住洋房、安装太阳能路灯就能解决的。事实上,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为新农村建设背上沉重的负担,从根本上违背了乡村规划的初衷。
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保持特色,但不是拒绝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而是说,农村的现代化,不是重点考虑如何规划建设大广场、大绿地,建洋房、盖别墅,而是要重视农村不同于城市的形态和功能,保护好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持农村风貌的整体性。
5 / 12
我们也看到,有些农民虽然住进了洋房,但是依然烧柴火、蹲旱厕,垃圾、污水没有办法处理,外围生活环境和环卫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说,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在规划中并没有得到很充分的重视和体现,而更多的则是流于表面或者考虑得比较肤浅。
新农村建设对乡村规划的要求
明确政府职能和功能定位
我取的条块状行政管理体制造成同一个时期对同一地区编制的规划类型很多,但由于规划政出多门,在实施中很难相互协调。因此,本文明确提出,政府在乡村规划中应当起到协调和引导作用。由县、镇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相关部门,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立足于农民利益,进行县<镇>域延伸至乡镇社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包括供水供电、对外交通联系、客运场站、文化娱乐、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各部门联动起来,一一对应落实,该管的就管到位,不需要管的就干脆放开,防止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做到让农民心中有数,即便有了问题也能直接有效地加以解决。尤其是各部门的相关建设资金,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服从政府规划部门的统筹安排。而乡镇社区中心以下至村、组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应大胆地放手由村民自治组织来承担。上级政府和立法机构应相应地制定各类规划法律和引导性规,提供适应农村地区的乡村规划和建设技术,乃至资金支持。
立足于农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观念的实用工程技术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但和城市相比,农村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加上农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较深,一直以勤俭朴素为美德,即使是已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有相当部分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从而限制了农民的消费面。而一些基层干部的确有好大喜功的倾向,一味好高求大,盲目规划建设,总想毕其功于一役,马上见效,结果采取了一些不为农民群众所欢迎的做法,如强制拆旧建新、不切实际大兴土木地建设公共设施、规划实施农民
消费水平根本达不到的工程等,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实惠,反而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落实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容之一,也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最后落实到位,也无异于做无用功,这就更要求乡村规划自始至终都要贯穿和体现规划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乡村规划过程中,要从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立足于农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观念,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村镇财力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不搞一刀切,在农民崇尚科学、接受新观念的前提下,进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