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页/共19页
第一页,共20页。
文艺复兴(wényì fùxīng) Renaissance
就文艺来说,文艺复兴意味着希腊(xī là)罗马的古典艺术的“再生”。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镜子”。
文艺复兴:“镜子”说
“画家(huàjiā)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经常把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面前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达•芬奇)
“戏剧的最终目的,如同镜子反映自然,显示它的善恶,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的样子和印记。”——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
第7页/共19页
第七页,共20页。
“就是一种说着话的图画,目的在于教育和怡情悦性。”
“创作是为了摹仿,摹仿是既为了怡情,也为了教育,怡情是为了感动人们去实践他们(tā men)本来会逃避的善行,教育则是为了使人们了解那个感动他的。”
——锡德尼《为诗辩护》
“诙谐的部分使观众娱乐,严肃的部分给他教益。”(塞万提斯)
第8页/共19页
第八页,共20页。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jīběn)内容
。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wényǎ)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第9页/共19页
第九页,共20页。
,反对禁欲主义。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嘻游莫放过了眼前。/将来的事谁能猜得到?/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
——莎士比亚(shā shì bǐ yà)《第十二夜》
第10页/共19页
第十页,共20页。
,反对等级观念
“我们人类(rénlèi)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rénlèi)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
——卜迦丘《十日谈》
“要是把人的血液倾注在一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分。”
“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莎士比亚《终成眷属》
第11页/共19页
第十一页,共20页。
,反对蒙昧。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ɡē sònɡ)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第12页/共19页
第十二页,共20页。
人文主义(rénwěnzhǔyì)文学的艺术特征
创作方法:写实
特殊(tèshū)的民族风格:民族语言
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体裁 :悲喜剧混杂、流浪汉小说
第13页/共19页
第十三页,共20页。
人文主义文学(wénxué)的发展概况
意大利
文艺复兴(wényì fùxīng)文学三杰:
但丁(Dante):《神曲》
彼特拉克(Petrarch):抒情诗集《歌集》,创立十四行诗, “商籁体” ( sonnet)
薄伽丘(Beccaccio):《十日谈》,开创西方短篇小说先河。
第14页/共19页
第十四页,共20页。
法国
龙沙:创立七星诗社,致力于发展民族诗歌和民族语言。
蒙田:法国文艺复兴(wényì fùxīng)思想家、散文家。欧洲近代散文体裁的创始人。作品《随笔集》,语言平易流畅。
拉伯雷:《巨人传》
第15页/共19页
第十五页,共20页。
西班牙
维伽(1562-1635), 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打破悲喜剧界限。代表作《羊泉村》。
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形成一种模式,通过游历(yóulì)将所见所闻串起来形成小说。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第16页/共19页
第十六页,共20页。
流浪汉小说 :
一种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线索,描写城市下层贫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产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一般为自传体,它从下层人物角度去观察并讽刺某些社会现象,具有积极意义,对后世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yǐngxiǎng)。代表作《小癞子》。
第17页/共19页
第十七页,共20页。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