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4
文档名称: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

格式:doc   大小:726KB   页数:1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

上传人:gd433 2022/1/27 文件大小:7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d...
...wd...
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7%。
  第二节土地的分类
  一、土地的根本类别〔掌握〕
...wd...
...wd...
...wd...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一样性和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的根底上划分土地类型。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土地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土地资源状况,识别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用途,以便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一级〔3个〕:农用地、建立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15个〕:
  A、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
  B.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立用地;
  C.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
  三级〔71个〕〔略〕
  二.建立用地的特点〔熟悉〕
  1.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
  建立用地从利用方式上看,是利用土地的承载功能,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作为人们的生活场所、操作空间和工程载体,以及堆放场地,而不是利用土壤的生产功能。它与土壤肥力没有关系。建立用地的这个特点,要求我们在选择用地时,应尽可能将水土条件好的、可能生产出更多生物量的土地留作农业生产用地。建立用地可以利用水土条件相对较差、而承载功能符合要求的土地,从而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以发挥土地更大的效益。
  2.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
  一般说来,只要规划允许,农业用地转变为建立用地较为容易,但要使建立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则较为困难。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外,本钱也相当高。建立用地的这个特点,要求在农用地转变为建立用地时,一定要慎重行事,严格把关,不要轻易将农用地转变为建立用地。
  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变为建立用地后,就具有利用的高度集约性和资金的高密性,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具体地段来说,它能引起地价的上升,有时可以上涨几十倍、几倍、上百倍。人们热衷于将农用地转变为建立用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保护农用地实现政府综合效益,限制农用地转变为建立用地,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国外将农用地转变为建立用地要经过政府的许可,有的还通过购置的方式取得土地的开展权。
  4.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在建立用地的选择中,区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道路的位置决定着商业效劳中心的布局。但区位具有相对性,一是对一种类型的用地来说是优越的区位,对另外一种用地来说则不一定。如临街的土地对商业来说是很好的区位,而对居住用地来说则不一定是优越的区位。二是区位的优劣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经济活动对于区位本身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交通站点的变迁对周围土地的影响就是典型的例子。
  5.无限性与再生性
  由于建立及经济开展的需要,建立用地占用土地,对农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建立用地的无限延伸,而土地的供给却是有限的,这就迫使我们要慎重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以有限的供给去满足无限的需求。建立用地的再生性是指建立用地能够从现有的建立用地即存量建立用地中经过再开发重新获得。充分发挥和利用建立用地的再生性,能使人们在不断开发存量建立用地的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操作场所和建筑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6.空间性与实体性
  建立用地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局部,建立用地的空间立体利用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节约用地,都是很有成效的。
  建立用地的实体性是指建立用地具有固定的形状,是一个工程实体,一旦形成就能直接为人类建立活动效劳。建立用地的实体性是通过“营造结果〞形成多种具有固定形状的工程实体如建筑物、道路、机场等。
  三、建立用地的类别〔掌握〕
  为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根本分类的根底上,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及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