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总结材料(完全篇).doc

格式:doc   大小:576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总结材料(完全篇).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22/1/27 文件大小:5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总结材料(完全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word
高中地理必修一到三总结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word
word
word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防止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限,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限,日期减一天。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
X  围
                     特       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局部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局部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X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根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 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某某岩、石英岩、板岩
〔2〕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word
word
word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根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拟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X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
〔板块X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落基山脉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一般状况〕
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受X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气构造
建隧道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成为谷地
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