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熔沸点的测定新.ppt

格式:ppt   大小:3,28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熔沸点的测定新.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8 文件大小:3.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熔沸点的测定新.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熔沸点的测定新
第1页,本讲稿共15页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操作方法。
2.了解熔点测定和沸点测定的意义。
第2页,本讲稿共15页
二、实验原理
(一)熔点测定
熔点 :在大气压下,固体化熔沸点的测定新
第1页,本讲稿共15页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操作方法。
2.了解熔点测定和沸点测定的意义。
第2页,本讲稿共15页
二、实验原理
(一)熔点测定
熔点 :在大气压下,固体化合物加热到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并且固、液两相处于平衡时的温度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
熔距 :被加热的纯固体化合物从始熔至全熔的温度变化范围为熔距(或熔点范围或熔程)。
~1℃ ,若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比纯固体化合物的熔点低,且熔距变宽。
第3页,本讲稿共15页
:利用此性质,可通过熔点测定所得数据,推断被测物质为何种化合物,也可以初步判断被测物质的纯度。
例如:A和B两种物质的熔点是相同的,可用混合熔点法检验A和B是否为同一种物质。若A和B不为同一物质,其混合物的熔点比各自的熔点降低很多,且熔距增大。
第4页,本讲稿共15页
测定熔点的方法有毛细管熔点测定法和显微熔点测定法,一般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毛细管熔点测定法。现在还可用数字熔点仪测定熔点。
第5页,本讲稿共15页
(二)沸点
沸点:当液态物质受热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增大,待蒸气压增大到和大气压或所给压力相等时,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
每种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固定的沸点。
通常用蒸馏或分馏的方法来测定液体的沸点,称为常量法;但若仅有少量试样时,则用微量法测定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第6页,本讲稿共15页
三、实验步骤
(一)毛细管法测定熔点
1.样品的填装:将毛细管的一端封口,把待测物研成粉末,将毛细管未封口的一端插入粉末中,使粉末进入毛细管,再将其开口向上的从大玻璃管中滑落,使粉末进入毛细管的底部。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有2~3mm粉末紧密装于毛细管底部。
第7页,本讲稿共15页
表面皿
桌面
玻璃管(40 cm)
样品(2~3 mm)
~ g
样品管( cm)
第8页,本讲稿共15页

将b型管夹在铁架台上,装入浴液,使液面高度达到提勒管上侧管时即可。
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紧附在温度计上,样品部分应靠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
温度计水银球恰好在b型管的两侧管中部为宜。
第9页,本讲稿共15页
3.测定熔点
粗测:以每分钟约5℃的速度升温,记录当管内样品开始塌落即有液相产生时(始熔)和样品刚好全部变成澄清液体时(全熔)的温度,此读数为该化合物的熔程。
待热浴的温度下降大约30℃时,换一根样品管,再作精确测定。
第10页,本讲稿共15页
精 测
开始升温可稍快(每分钟上升约10℃),待热浴温度离粗测熔点约15℃时,改用小火加热(或将酒精灯稍微离开b型管一些),使温度缓缓而均匀上升(每分钟上升1一2℃)。当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要更慢,~℃。
记录刚有小滴液体出现和样品恰好完全熔融时的两个温度读数。这两者的温度范围即为被测样品的熔程。
第11页,本讲稿共15页
重复测熔点时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重新装样品。

测定尿素、未知物及混合物的熔点。
第12页,本讲稿共15页
(二)微量法测定沸点
仪器安装
置2~4滴CCl4于沸点管中,再在管中放入上端封闭的毛细管;将此沸点管用小橡皮圈固定于温度计旁,使沸点管中液体试样部位与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平齐。
把温度计放入b型管中,放入的位置与测定熔点装置相同。
第13页,本讲稿共15页
将热浴慢慢加热,使温度均匀上升,当毛细管中气泡呈一连串逸出时,停止加热,让热浴慢慢冷却,气泡逸出速度也渐渐减慢;当气泡停止逸出,液体开始进入毛细管时,即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至毛细管内时,记录下此刻的温度,即为该试样的沸点。
第14页,本讲稿共15页
粗测
精测
尿素
――
133-135
未知物
132
132-133
混合物
90---100
1
2
平均值
CCl4
76
76
76
数据记录:
第15页,本讲稿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