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拿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兴奋得睡不着觉,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是靠打着手电筒,偷偷躲在被子里连续十几个晚上看完的。其实那是一本繁体版的小说,对于当时我这个才读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起来自然是非常费劲的,靠着连蒙带猜,竟也将那本厚厚的小说“啃”完了。所得多少自然能够不去计较,可至少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刻进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洪亮的名字。
十岁后所读之书,资料自然要丰富了很多,单就当代文学作品,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再到改革文学,最终到如今的各种文学潮流作品;从长篇巨著到微型小说,我逮到一本就读一本。于是,一路闻着书香味,跟着时代的步伐,就这么长大了,变老了。
上世纪九十年头起,因工作繁忙,无暇涉及太多作品,只三样杂志刚好保藏于心中,那就是《读者》、《小小说选刊》(或《微型小说选刊》)、《故事会》,看似平俗了些,但社会百态、人间冷暖、奇闻轶事尽收眼底。最主要的是文章简短,不必为故事情节的曲折去费时费劲。惋惜每月只发行一期,于是每次看过之后,只恨时间过得太慢,好不简单挨过几天,去报亭询问,结果一般只会有两种:要么来了新的,要么以为买了新的,拿回来细致一读——看过了的。不知从啥时起先,这些杂志一月出两期了,稍有缓解,可重复购买的现象依旧还是发生过。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不敢与古人同语,但允许我有同感。每当捧着一本心怡的书本,每当读到得意之处,常会激烈不已,有时甚至会兴奋得彻夜未眠。总之,爱读书是好事,不是坏事,也就罢了,无法改了,就随着去呗!
小学生读书心得5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在社会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使得中庸之道不断渗透,渐渐深化人心。中庸之道,渐渐演化成人们口中的俗语,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和取其正中”等。事实上,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不错,中庸的确有“平凡、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其内涵实质是要求我们相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对任何事物都持谨慎与理智的看法,不盲从、不躁动,适可而止。尽管中庸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的确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
时至今日,社会变迁,存在许多问题。中庸之道或许也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缓解,甚至解决社会突出问题。
总的来说,所谓“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内在要求(人性、本心)为动身点和根本价值依据,在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中寻求中道,也就是使内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相宜的、最恰当的、无过犹不及的表达与实现。这也就是《中庸》所谓“致中和”、“合内外之道”。假如人们能恰 到好处地这样做,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小学生读书心得6
8月8日,我看了一篇叫《惊喜》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10月了,满地都是落叶。青蛙和蟾蜍这对好挚友相互为对方打扫家里的落叶。正值它们扫完走回家时,一阵风又把树叶吹得到处飞。它们俩一点也不知道,只是感到非常欢乐。
读了文章,我觉得青蛙和蟾蜍时时刻刻都想给对方带来欢乐。虽然它们的劳动成果被风吹毁了,但它们依旧很兴奋。那是因为它们各自认为自己带给了别人欢乐。其实做事情得发自内心,就算只有自己知道,也会觉得非常欢乐。所以说,帮助挚友可以给自己带来欢乐。
文章使我想起了一段经验。有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望见地上有点脏,于是拿起扫把扫地。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