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幼儿园家长会稿.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园家长会稿.doc

上传人:brozn 2022/1/2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园家长会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二班第二学期家长会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在这次家长会开场前,首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送,相信今天在座的每位家长都是很关心你的孩子在园的学****和生活的情况,借此时机,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中抽空来参加这次的家长会。
幼儿园时请家长检查是否带危险品,如扣子、刀子、手镯、项链。如孩子带药来请交到保健老师的手中交代清楚,或写张小纸条(注明:孩子姓名,服药时间,用量等)。

(3)带班老师进展点名活动,并及时和配班老师交流幼儿来园人数,对班级本日来园幼儿人数做到三位老师心中有数。对班内早接走的幼儿,三位老师及时交流,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幼儿在园人数;
(4)幼儿进餐时,注意烫饭、热饭的分发,在坚持少盛多添原那么的同时,坚决杜绝在幼儿头上分饭的现象。培养幼儿当遇到鱼类饭菜时,教育幼儿要注意力集中、安静的进餐,防止发生被鱼刺卡到等安全事故。
(5)幼儿小便时,老师注意引导幼儿安静排队有秩序入厕,杜绝拥挤、散乱现象;及时观察盥洗室地面是否干爽,防止幼儿跌滑。;
(6)有关幼儿饮水。幼儿喝水时主班老师关注活动室内幼儿,引导其有秩序去接水;配班老师在盥洗室关注幼儿情况;整个活动在注意幼儿良好的饮水常规****惯的同时,注意消除安全隐患;
(7)幼儿在走廊行走时,注意培养良好常规及安全意识,做到安静、有秩序。上下楼梯时,幼儿排队,并要求队伍紧凑,扶好楼梯把手,注意力集中,带班老师和配班老师分别站到队伍的前后观察全体幼儿;
(8)幼儿户外活动时,除了向幼儿强调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外,老师应做到让每一位孩子的行踪在视线范围内,确保第一时间理解任何情况,做到无盲区。活动中引导幼儿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9)幼儿午睡前,引导小朋友安静***、裤,女生将头绳摘下放至小椅子;保育老师巡视中注意观察幼儿的熟睡率,关注孩子的体温是否有异常,对没有入睡的幼儿老师要多用心、多观察,看看孩子的手中有没有在玩什么东西,嘴中有没有含什么东西,有没有往鼻孔中塞什么东西,理解幼儿不能入睡的原因,并在孩子身边催促其入睡。

(10)为了孩子的安全,如今我们每天早上都有导护老师、园长、保健老师在大门口接待幼儿,请家长把幼儿送入大门,让孩子自己进幼儿园、进班。大班幼儿放学时间4:20,离园时不要让孩子在园玩(容易感冒、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请及时回家。我们会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带他们玩。下午离园时,应提醒、检查幼儿整理衣物,家长必须持接送卡接孩子,假设遇到老师不熟悉的家长来接,虽然有卡但也要和其父母 确认后,方可同意接走幼儿,送幼儿离园时,带班老师应亲眼看到或将幼儿送到家长身边。
(11)老师每天对班级内幼儿所能触及到的地方进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无破绽、无死角.

(12)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才能,就是孩子受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的保护才能及应变才能的详细表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孩子身心安康得到保障,让孩子记住119、120、110等最根本号码及代表的意思。还有一个就是家里的
号码。

相信,只要注重了细小环节的标准性及安全性,我们就可以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确保孩子在园的安全.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惯

(1)培养孩子爱清洁、讲卫生、不滚地,不随地乱扔果壳和不涂墙画壁的行为****惯。

(2) 培养孩子的根本思想行为****惯,使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形成良好的开端,向孩子进展礼貌教育(如何处理和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爱国教育和一些简单的道德行为规那么(如教育孩子保护文具、图书、保护花草树木等)。要求家长配合来园时检查孩子是否带玩具入园,以免幼儿上课玩玩具而影响注意力.
(3)著名心理医生李子勋认为,5——10岁是孩子形成一个行为****惯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更关注爸爸妈妈的表情态度。所以,这段时间内爸爸妈妈很容易影响孩子。所以我们老师希望在幼儿园布置的任务爸爸妈妈和孩子要抱认真的态度完成.
三、幼小衔接工作
如今我们会每天给孩子布置小任务回家,布置口头任务是想让孩子养成自己主动学****的好****惯,每周五我们也会通过家校通的形式把一周作业发给大家。父母应该多些时间在家陪陪孩子,和他们一起看书、画画等,培养亲情。就是希望还有两个月孩子们就要毕业了,为了使孩子能顺利自然地适应小学生活,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互相配合,让孩子在心里上、行为上做好入学准备。在思想上抑制以往漫无目的的玩耍,要开场关注有目的的,,培养独立性,进步生活自理才能。虽然说要逐渐向小学过度,但绝不是把幼儿园的生活小学化,我们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