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0-4-4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地防治要求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4-4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地防治要求措施.doc

上传人:cxmckate6 2022/1/2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4-4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地防治要求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21
word
十、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1〕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
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桂城至三山枢纽段〕工程位于广佛交界的某某市南海区,根据集团施工任务的划分,我标段承建某某市南海区新型公交CK9+-CK13+、折返线与泰山路、林岳大道两条市政道路的施工。,,,简支梁14孔420米,悬灌梁245米,其他现浇梁1170米。泰山路与新交通线路并行,位于新交通两侧,北至长江路,南至林岳大道,,沿线有环岛南路、魁奇路二条现有道路改下穿泰山路;林岳大道位于新交通林岳西站北侧,与泰山路呈T形相交,东至港口路与海怡大桥连接,西跨广珠西高速至陈村大道,。
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更好的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根据地方环保法律法规以与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项目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总经济师、总工程师与生产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区长与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施工现场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word
word
7 / 21
word
组 长:余占县
副组长:X华锋 徐细军 田三矿
组 员:倪天福 姚胜金 谢行亚 高 宁 蒋瑞鹏 X正卫
徐 勇 江曾群 郭宁涛 X红新 X 波 王海军
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健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3〕、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保持与业主、环境监理与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承受监视检查和指导。
〔5〕、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6〕、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并在本标段推广应用。
〔7〕、实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责任制,将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经济利益挂钩。
〔8〕、项目部定期进展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施工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9〕、按照预防为主原如此和环境保护与施工同步原如此,在实施施工
word
word
7 / 21
word

制定具体的现场防止污染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施工工艺着手,降低或减少污染的产生,加强对“三废〞的综合利用,提高“三废〞的回收利用率。杜绝一切污染事故。加强泥浆排放管理,提高其重复利用率,减少环境破坏。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和设备,节能减排。
废水、废气的防治
1)购置的各类机械设备其污染物排放必须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较为先进的环保型产品,使之在施工生产中达到“零〞排放,或经过处理后污染物排放达到GB16297-1996标准。
2)对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废油水进展油水别离,废油经再生后重复利用。
3)修建沉淀池处理废水〔包括生活污水〕,经过滤沉淀池处理后可用作冲洗厕所或排入沟谷。
4)载装易污染物的车辆在运输完毕后,不得在水体直接冲洗。冲洗后的废水必须经过妥善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后方准排放。
5)加强安全生产和火工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施工现场火灾、爆炸的发生,以防止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
6)生活区和办公区设排水沟和沉淀池,污水排入沉淀池;
7)现场食堂设置隔油池,厕所设置化粪池。
word
word
9 / 21
word
1)对固体废弃物要进展分类管理,合理存放,提高回收利用率。废渣〔浆〕按设计要求弃到指定地点,与时清运处理生活垃圾。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在自然环境不能降解的制品。在使用核子密度仪等含有辐射的仪器时,合理存放,防止丢失,以防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
2)在运输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产品或原料时,必须防止散漏溢流,搞好安全防护。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运输途中一旦发生意外,造成易污染物泄漏、散失、溢出或发生化学反响,对环境形成影响时,由运输和押运人员与时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