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的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的方案.docx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1/2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的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精选
3篇)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活动方案, 一份好
的活动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活动方案应该怎
么制定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方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
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
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 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 艺术
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
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
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
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三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
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
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
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组建戏剧社团。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交流平台。
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
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
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五)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
“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
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一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六)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
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20XX年9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
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
20xx年9
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
课程安排:每学期 16次课,每周一次、每次一课时、每课


40分钟。
第1—5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 6—16课时,教授半个
剧目的排演。
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
至20xx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二)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
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三)系统连贯、规范有序。
在普通高中特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 适
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 建立知识系
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编写适宜的
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