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人汪国真和他的“闺蜜”儿 2015 年4月 26 日凌晨两点多,汪国真去世,享年 59 岁。作为著名诗人,他的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对于儿子的教育,他从不讲大道理,而是采取寓教于诗的形式启发、引导儿子, 他认为诗歌比生硬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面对思想活跃、追求新意的“ 90后”儿子,汪和、细致、耐心,一展慈父风采,被朋友誉为“闺蜜老爸”。写诗引导儿子自身就是“名牌”,告诫儿子“忠”“孝”是做人底线 1994 年春节后, 38 岁的汪国真中年得子,他激动万分,给儿子取名汪黄任。儿子出生后, 汪国真仍身不由己, 整天忙着参加活动, 到处签名售书、演讲。为了弥补对妻子的愧疚, 汪国真只要在家, 洗尿布之类的事情都包揽了。汪国真的诗盛行不衰, 稿费自然不菲。但在养育孩子方面, 他却一直很俭朴, 从不买奢华用品。他认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在这所学校养成的意识,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泯灭,它会潜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 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传承。因此, 在儿子面前, 汪国真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 衣着朴素, 言语得体, 从不讲粗话, 对父母恭顺尊重。有了这样的言传身教,渐渐懂事的汪黄任,处处表现得像个小绅士。汪黄任上小学二年级时, 有了攀比心理, 经常在饭桌上说班里某个男生很大方,爸妈从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都分给同学; 某个女生身上的衣服都是从香港买的等。汪国真意识到儿子的心态起了变化, 但他并没有给儿子讲什么大道理,他觉得攀比心每个孩子都有,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一天, 汪黄任在饭桌上对爸妈说想买一双名牌运动鞋, 班里其他男生穿的都是名牌运动鞋,只有他没有。汪国真知道,如果直接拒绝儿子,会伤害儿子的自尊心,于是他说:“爸爸可以给你买名牌运动鞋,但必须用你的劳动来获得, 如果你同意在家里洗半个月的碗, 拖半个月的地, 爸爸明天就可以给你买。”汪黄任爽快地答应了。汪国真信守承诺,第二天就帮儿子实现了心愿, 儿子也认真履行了诺言。此后, 汪国真多次通过按劳付酬的方法,引导儿子摒弃不劳而获的念头。为了教育儿子放弃攀比心理,汪国真经常给儿子讲一些名人故事。他告诉儿子, 袁隆平是我国“国宝级”的水稻专家, 生活却非常俭朴, 早年穿的衬衫都是花 10 元钱从街头地摊淘来的。尽管袁隆平如此朴素,因为他在水稻方面的卓越贡献, 仍然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所以, 你是否赢得大家的肯定, 并不在于你穿不穿名牌。汪国真还用诗诠释自己对名牌的理解: 这名牌/ 那名牌/ 何牌能胜自身就是名牌/ 这闪光/ 那闪光/ 何光能闪奋斗之光?汪国真把这首诗用毛笔写在宣纸上,贴在儿子的书房里。平时, 汪国真衣着朴素, 穿着以简单舒适为宜。有一次, 北京一家书店邀请他签名售书, 他决定带上儿子, 让儿子体会一下: 老爸穿着朴素的衣服, 照样能被大家所尊重。那天, 签名售书时, 汪国真面前排起了长队, 人们拿着新购的书, 恭恭敬敬地请他签名, 还不忘和他合影留念。看到爸爸如此受欢迎,汪黄任终于理解了爸爸诗中的“自身就是名牌”的含义。此后在生活中,他很少再向父母索要名牌东西。汪国真经常教育儿子,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恪守的底线就是忠和孝。忠就是要忠于祖国,不能做对不起祖国的事情; 孝就是要孝敬老人,孝敬父母。上中学时, 汪黄任被父母送到姥姥所在的城市读书。此时的汪黄任迷上了网络游戏, 经常玩得忘了回家。得知这个情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