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老年科高血压.ppt

格式:ppt   大小:1,987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年科高血压.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29 文件大小:1.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年科高血压.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年科高血压
第1页,本讲稿共25页
概述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动态血压监测。
第10页,本讲稿共25页
治疗要点
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目前主张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149/90mmHg以下,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变的病人,应降到130/80mmHg以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应使收缩压降至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第11页,本讲稿共25页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小剂量开始
多数终身治疗、避免频繁换药
合理联合、兼顾合并症
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药
个体化治疗
第12页,本讲稿共25页
治疗方法
非药物
(一)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
②限制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食物 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戒烟、限制饮酒;
③适当运动
④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健康心态;
⑤气功及其他生物疗法
第13页,本讲稿共25页
(二)降压药治疗
常用降压药的种类: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它。
降压药治疗对象:
高血压2级及以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血压持续升高6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高危和极高危患者。
第14页,本讲稿共25页
利尿剂(噻嗪类)
作用: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减少,从而血压下降。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
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副作用:双克、速尿可使电解质紊乱,低钾可诱发心律失常和洋地黄中毒。
第15页,本讲稿共25页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降低肾素活性,使血压降低。
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
副作用:头晕、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下降使甘油三脂上升、α-脂蛋白下降。
禁忌: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
第16页,本讲稿共25页
钙通道阻滞剂(CCB)
作用:阻断钙离子进入平滑肌,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
起效快,作用强,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疗效个体差异较小,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
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
副作用:血管扩张、面部潮红,头部搏动性头痛,心率上升,心肌耗氧量上升。
第17页,本讲稿共25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作用:抑制转换酶而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从而使血压下降。
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钾、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副作用:顽固性咳嗽,肾损害,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18页,本讲稿共25页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起效缓慢,持久而平稳,6~8周达最大作用
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24小时以上。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
治疗对象和禁忌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同,不引起刺激性干咳。
第19页,本讲稿共25页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疼痛:头疼 与血压升高有关
减少加重头痛的因素,如噪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
可进行指导放松技术如音乐疗法、缓慢呼吸等。
用药指导: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监测血压变化,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20页,本讲稿共25页
有受伤的危险 (与头晕、视力模糊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关)
避免受伤:病人头晕时卧床休息,上厕所或外出时有人陪同,护士应及时应铃以满足病人所需。
指导病人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如不长时间站立、改变动作宜缓慢、选择平静休息时服药、避免过热的睡洗澡或蒸汽浴、不大量
喝酒;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是应抬高下肢平卧,以足劲血液回流。
第21页,本讲稿共25页
潜在并发症:
高血压急症
避免诱因,正确服药,病情监测,
急救处理: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不良刺激和不必要活动,保持呼吸通畅,吸氧。安定病人情绪,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用药过程监测血压变化。
第22页,本讲稿共25页
健康指导
高血压的基础教育
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增强长期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血压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