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第1页,本讲稿共20页
他出生在俄国的土地上,他的家族有显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并不因他的贵族身份而骄傲,反而受此困扰并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墓志铭。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第5页,本讲稿共20页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第6页,本讲稿共20页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第7页,本讲稿共20页
学 习 目 标
、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
。
第8页,本讲稿共20页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 文 主 要 可 分 几 部 分?每 部 分 的 主 要 内 容 是 什 么 ?
第9页,本讲稿共20页
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
第三段:面容表情
第四段:长相平平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段:目光犀利
第七段:蕴含丰富情感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 与人生的不幸
外貌特征
非同寻常的眼睛
深邃的精神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10页,本讲稿共20页
——5段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须发:
面部轮廓结构:
面部表情:
长相:
多毛,胡须浓密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忧郁、愚钝、压抑
长相平平、普通
拜访者的失望之情
平庸丑陋
大众化
精读第一部分
第11页,本讲稿共20页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须发的特点: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作用: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第12页,本讲稿共20页
分析肖像画:
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平庸丑陋
大众化
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精神的深邃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反衬
说明
第13页,本讲稿共20页
?
,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2.(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2)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
精读第二部分
第14页,本讲稿共20页
揣摩品味
,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恰当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表现了他眼睛所特有的洞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2.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不仅表现出托眼睛的威力,也表现了他作为文豪的才气和睿智。
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当他来审视自己的时候,依然带着剖析那个病态社会的犀利,看到的丑恶真相令其伤心!
第15页,本讲稿共20页
想一想
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第16页,本讲稿共20页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第17页,本讲稿共20页
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外形的丑陋、平庸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
第19页,本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