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政与金融第七章金融导论
第1页,本讲稿共67页
内容
金融概述
货币与货币制度
信用与利息率
金融机构
第2页,本讲稿共67页
第一节 金融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所有经济主体都是在一定的金融环境背景下从
一般等价物实质上就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
第16页,本讲稿共67页
货币价值形式
在货币真正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虽然已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它又是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不相同的。
由于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难以保存等缺点,使得贵金属最终成为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第17页,本讲稿共67页
(二)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18页,本讲稿共67页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它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
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第19页,本讲稿共67页
价值尺度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
一是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是价格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部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之间的关系:
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值尺度职能和价格标准是不同的概念。
第20页,本讲稿共67页
流通手段
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商品交换也被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
第21页,本讲稿共67页
货币流通规律
第22页,本讲稿共67页
贮藏手段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
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求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领域。
第23页,本讲稿共67页
支付手段
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货币成了商品价值独立的体化物。
作为支付手段,货币可以发挥两个作用:
扩大商品流通
节约现金流通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第24页,本讲稿共67页
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目前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就是金块和银块。
第25页,本讲稿共67页
二、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单位
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准备金制度
第26页,本讲稿共67页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和纸币制度。
第27页,本讲稿共67页
银单本位制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
银单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产量较多,容易贬值,因而不能保持其价值的相对稳定。
到了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第28页,本讲稿共67页
金银复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金银复本位制的三种形态:
平行本位币制
双本位币制
跛行本位制
第29页,本讲稿共67页
金单本位制
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对商品货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行金单本位制。
金单本位制的3个特征:
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第30页,本讲稿共67页
金单本位制
金单本位制的稳定性表现在:
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的优点:
促进商品流通,有利于生产发展。
促进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资本输出,稳定国际经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