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第1课《忆读书》导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17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1课《忆读书》导学案.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6/8/30 文件大小:1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1课《忆读书》导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忆读书》:中§ 国教§ 育出§ 版网] 教学目标: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体悟作者在读书经历中的情感,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体悟作者在读书经历中的情感。教学过程: 课前预****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字典,正音、释义。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读懂意:读懂文章的基本大意。[ 来源: 学科网]一、导入: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但是最优秀的作家一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二、整体感知: 释题:从“忆”入手,用一句话概括冰心回忆了读书的哪些方面。[ 来源: 学科网 ZXXK] 三、深入探究[ 来源: 中教网] 请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给自己答案在文章中找到依据:找到相应的语句,圈画出句中的关键词语,把品析写在句子的边上。[ 来源:学+科+网] 例句: 感受: 。 2. 读书是我唯一的消遣。 3.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的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永远”一词从时间的长久性上突出了读书快乐的最高程度; ”唯一”一词表达了作者选择消遣方式的毫不犹豫, 突出了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咬了牙”生动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作者幼年初读《三国演义》的难度,但从侧面写出了故事情节对她吸引之深,所以“越看越懂”越来越投入,写出了作者读书的如痴如醉,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来源:Z&xx&] 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这个“比”的结论来源于读书的过程。) 过程: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哪怕只有几千个字, 也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哪怕”“也”写出了作者对于自己喜爱的文字的热爱程度, 爱到了“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神情恍惚,不能控制自己。) 情感: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 又哭了, 又有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什么时候才把书读到了“分久必合”的结局。(两个“又”的使用,一方面生动地写出了“我”已经沉浸在故事当中,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书中的人物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写出了“我”承受着来自于书中人物悲惨命运的怜悯悲伤和被情节所吸引的强烈渴望两种感情的纠结,一个“才”字把这份纠结的力度刻画出来,写出了纠结之苦,纠结之深,但是这却也是一种读书的乐趣与享受。) 方法: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随时”一词写出了作者读书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