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 鱼我所欲也
沉着说课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说明了义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致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清楚、重音明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老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展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答复,也可自由答复.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酌情给予点拨。
3.老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和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和之
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以下句子。
①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和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和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假设干名同学答复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区分。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之意。
“和”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承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精品文档请下载)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承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承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承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和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构造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化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