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桩基裂隙及溶洞处理专项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65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桩基裂隙及溶洞处理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bodkd 2022/1/31 文件大小:6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桩基裂隙及溶洞处理专项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桩基裂隙及溶洞处理专项方案
桩根底施工中经常碰到溶洞及岩石裂隙等不良地质。
1、裂隙的处理方案
裂隙是地应力释放在岩石中产生的裂缝,它会导致桩孔的漏浆、掉石块,甚至卡钻、掉钻、塌孔等事故.
现场施工人员事先熟悉该桩位钻探资料,当进到溶洞边形成泥浆碎石外护壁 (见图3),水泥砂浆将片石空隙初步堵塞后,停止冲击,24小时后,待水泥的强度到达2.5MPa后,再继续冲击,穿过溶洞。
图3:
3、护筒跟进法
1、溶洞高在3.O<h<5.Om,对于多层溶洞间距较小的采用钢护筒穿越处理(见图4)。先用冲击锤进行冲孔、扩孔处理,然后采用振动锤将钢护筒振动下沉至溶洞底部,为保证钢护筒的强度和刚度,每隔2m,设置加强钢板箍。
3、溶洞高大于5.0m(多层),且溶洞间距较大时,拟采用套内护筒法施工,即用内护筒穿过溶洞的方法进行施工。内护筒长度L=h+2m(h为地质超前钻确定的多层溶洞高) 内护筒内径应比设计桩径大20cm左右,外径应小于外护筒内径5cm左右,假设遇第二层溶洞,第二层溶洞的内护筒外径比上层内护筒内径小3~5cm,具体见图5
1、内护筒长度确实定护筒长度L=h+2〔m〕〔h为多层溶洞高度〕 
2、内护筒内径确实定 
内护筒内径应大于φ220cm,同时外径应小于外护筒内径5cm左右,如果只下一次内护筒〔一层溶洞〕,内护筒内径选用233cm,壁厚为1cm,那么 外径为235cm〔主桥外护筒内径为240cm〕。当遇到第二层溶洞时,第二层溶洞的内护筒〔即第三次护筒〕选用220cm内径。
 
3、溶洞顶部冲孔 
根据超前钻的资料,当钻孔施工接近溶洞顶部时,提起钻头、钻杆,移开钻机〔gps-30〕,采用冲击钻机ykc-30冲孔。用冲击钻冲孔时,要求轻锤慢打,使孔壁圆滑巩固,提升高度一般不超过50cm,一般进程控制在60~80cm/h。所有卡扣及钢丝绳必须先经测试检查,其它施工工艺及注意 事项与常规相同。 
4、外护筒的制作及沉放方法 
4-1 外护筒的制作
外钢护筒制作时,先勘察地质质料,根据溶洞的层数确定外钢护筒的直径。钢护筒分节制造,工地拼接。先采用桩锤进行扩孔,钢护筒采用振动下沉。振动下沉采用振动打拔锤,其振动动力为1600KN以上。钢护筒下沉时,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垂直的平面内监测倾斜度,以便随时调正。护筒下沉至硬土层或岩面后,其倾斜度小于1%。
4-2 内护筒的沉放
〔1〕当冲击穿过溶洞顶部时要反复提升冲锤,在顶部厚度范围上下慢放轻提,冲锤不明显受阻碍,说明顶部已成孔并且是圆滑垂直的,此时用钢丝绳活扣绑住内护管,用吊机〔或冲机自吊〕把内护筒放入外护筒内至孔底。到孔底后,内护筒不会靠自重沉到溶洞底部〔因溶洞底有沉渣、沉淀物等〕。此时,GPS-30钻机重新就位。 
〔2〕护筒沉设利用GPS-30钻机进行,在钻机的钻杆上附加压架,利用钻机的钻进压力和钻杆、钻头的重量,使内护筒随钻头的钻进而下沉,直到溶洞的底部。 
2.2.5内、外护筒间空隙及内护筒与溶洞底部间空隙的处理 
〔1〕在内护筒底部及顶部100cm范围内回填砂、碎石,中部回填中砂。 
〔2〕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施喷法〕对回填体进行灌浆处理。灌浆后,内护筒上下两端空隙被砂、碎石及浆液冲填固结,固结强度要求到达30mpa,其抗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