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黄瓜霜霉病.ppt

格式:ppt   大小:1,38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瓜霜霉病.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31 文件大小:1.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瓜霜霉病.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瓜霜霉病
第1页,本讲稿共24页
一、黄瓜霜霉病病因与病征
二、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三、日光温室中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
第2页,本讲稿共24页
第3页,本讲稿共24页
第4页绿色,病斑纹理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统计熵较小,病斑位置沿叶脉分布(见图1).中期特征则病斑统计熵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见图2).而后期特征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如图3)。,最后把提取的几何特征分量和图像统计熵输入神经网络,经训练与测试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第14页,本讲稿共24页
第15页,本讲稿共24页
第16页,本讲稿共24页
第17页,本讲稿共24页
涉及的几个关键词和相关概念
⑴反向传播算法:又称逆推学****算法,简称BP算法, 提出。BP算法实质是求取误差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这种算法采用非线性规划中的最速下降方法,按误差函数的负梯度方向修改权系数,采用Sigmoid函数作为输出函数。
⑵图像特征:、图像特征是指图像场中可用作标志的属性,,它需要经过变换才能使用,如直方图、频谱和矩等 。
⑶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处理信息的系统,先用样本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时,它自动地将输出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再根据误差信号,从后向前调节个神经网络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再进行运算,使误差减小,再将新的输出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得到新的比先前小的误差信号,再根据较小的误差信号,从后向前重新调节各神经网络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依此不断地多次进行,直到误差满足要求为止。
第18页,本讲稿共24页
日光温室特定的小气候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营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生产上常以每周1次对黄瓜进行喷药保护,但是这样既增加了农业成本,也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措施达到了降低成本本、防病、增产的目的。而且该技术的应用在特殊低温的年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三、日光温室中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
第19页,本讲稿共24页
㈠生态防治技术措施
1、选用“三防”棚膜
最好选用“消雾、流滴、抗老化”的EVA棚膜。该膜具有无滴、消雾、高保温、高透光、耐老化的优点,能有效能降低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改善光照条件,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2、高畦双行地膜覆盖
日光温室栽培黄瓜改平畦为高畦双行,做成南北向、高O.15 m左右、宽1.1一1.2 m的马鞍形高畦,盖上地膜。
3、适当疏植
每公顷定植5.25万一6.00万株。叶片越大的品种定植密度越小。适当稀植,以增加通透性,抑制病害发生。
第20页,本讲稿共24页
4、田问管理
①通风通光调节。
正常情况下早上8:30左右揭草苫,下午16:40左右盏草苫。每天都应进行通风换气,即使阴雨雪天,自天也应尽量揭开草苫等覆盖物,增加光照,并适当通风换气。浇水后应加大通风。如果外界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2℃以上,可以整夜放风。
②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漓灌,膜下浇水带肥。追肥以复合肥为主,氮素化肥要视黄瓜的长势、采瓜量而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
③植株调整。当黄瓜植株过高时,直接影响室内通光,这时可将下部老叶摘除并把下部茎打成圈,以降低植株高度,使其保持在I.3一I.5 m即可,同时及时摘除病叶及卷须。
④高温闷棚。
利用霜霉病原分生孢子在30℃以上时活动缓慢,43℃以上停止活动并逐渐死亡的原理,当发病凶猛时可在晴天中午闭棚。前l d给黄瓜浇1次大水,闷棚时使植株生长点附近温度升到43℃开始计时,持续2 h。此时温度不能低42℃,也不能超过46℃。
第21页,本讲稿共24页
㈡态技术的小气候效应
1、室内气温
生态技术对日光温室内的气温效应主要表现在使夜间温度下降缓慢,提高最低温度,连阴雨雪天保温效果好,在不同年份间当遇有极端低温时室温仍保持在10T以上,使植株免受低温冻害。每日观察记载,全生育期8:00、20:℃℃。
2、 5㎝锄地温
地温是植株地下部正常生长的保证,日光温室采用生态技术以后,昼夜地温观测结果显示,早上8:00较普通日光温室高2℃,14:℃,20:℃可达13℃以上。
3、相对湿度
生态技术可明显的降低温室的相对湿度,全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77.8%,比普通的低9.8个百分点。在一天中,早上8:00时的低9.7个百分点。14:00时低11.7个百分点,20:00时低8.2个百分点,白天中午的相对湿度基本上都在75%以下。最主要的是夜间露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