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答谢中书书24782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351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答谢中书书24782 ppt课件.ppt

上传人:幻影 2022/1/31 文件大小:5.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答谢中书书24782 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答谢中书书
风景欣赏
泰山之雄峻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
答谢中书书
风景欣赏
泰山之雄峻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黄山之幽奇
答谢中书书
匡庐之韶秀
答谢中书书
峨嵋之清凉
黄河之浑茫
长江之浩渺
西湖之妩媚
洱海之绚丽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陶弘景
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写作背景简介
整体把握之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相辉映
全、都
季节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Yù)欣赏
消散
一、朗读课文,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指人间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翻译句子,整体感知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品味美点
语 言 美
结 构 美
意 境 美
情 感 美
品一品 语言美
四字骈句 整饬生动 清丽明朗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结构:总-分-总
品一品 结构美
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具体写景的句子了吗?
首尾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 层次分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品一品 意境美
你能选择一个角度,说说文章意境美体现在哪里 ?
动静相衬之美。
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四、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