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共 54 页
假使我们在绘画,我们要画贝多芬。怎样才能栩栩如生?要画他的傲慢无礼,要画他的自由任性,要画他的嬉笑怒骂。在画笔上灌注钢铁般的意志,然后一丝不苟地传达到画纸上,这就是我们所要画的贝多芬的一隅了。说是一隅,那是因为还有一个孤苦颓丧的贝多芬,我没有讲到。贝多芬的大半辈子都在提炼欢乐,可惜的是杂质太多太多。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残忍的悲剧,直到最后他抓住了他的欢乐,然后他在临终的时候说这是“喜剧的终结”。然后一个陌生人合上他的双眼,从此一个超脱的人生终于解脱了。
我写这些的时候,窗外是一场暴雨,这当然不是什么天意,但我还是这么以为。因为我心中已然是一派电闪雷鸣。我给这篇挫作取名“纯粹”,因为贝多芬所带给我的震撼被我慢慢消化之后,所剩下的,只有一种纯粹的信念。
我写不出我感受到的这种信念的全部,就好像贝多芬所说的:“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我只是知道,凭着这样一种信念,不论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会得到不同的鄙夷,不同的惧怕,不同的耻笑——都会有一样的被敬仰。
清贫又如何,失聪又如何,无人理解又如何。
贝多芬的痛苦是汪洋大海,而他在浪头振臂高呼。
任他人生沉沉浮浮,任他苦痛影影憧憧。
平抚一遍琴键,豪言壮语尽在不言中。用不着听见什么,他本身就是最激越昂扬的交响曲。陶醉在看似可怕的癫狂里,渗透人心的是不可抑制的战栗。“贝多芬”只是三个字而已,值得大肆铺张的,只是一种纯粹的信念而已。
《名人传》读书笔记3
贝多芬,一位如此伟大的音乐家,但他的一生却是那么悲惨。目光是忧郁的,短小臃肿,他的童年很艰苦,不想莫扎特一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
四岁就被父亲紧紧逼着练琴。
1787年,自己最爱的母亲去世,又给他的心灵上记上一笔。
十七岁,他成为一家之主,有着兄弟的教育责任。
他的脾气暴躁古怪,与之的悲惨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他从未沉沦,他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到了自己的工作上面,认真努力。但是,老天并没有善待他,他的耳朵聋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倒是做出了更多令人敬佩的曲子。
贝多芬,一个传奇,他的精神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从不被困难所打到,坚强勇敢。
《名人传》读书笔记4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坚韧不拔地谱写出举世闻名的交响乐;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在统治者的压迫下,用血泪创造了不朽的雕塑;小说家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小说中抨击着一切虚伪的东西,用作品传播着爱的种子。这三人,虽然从事着不同的事业,但面对人生的挫折,他们从没有沮丧退缩,都是那么的目标专一,那么的自强不息。正因为如此,他们三人被罗曼·罗兰编在了一起,构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传》。
传记,顾名思义,就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画出来,让人学习。《名人传》中三位“巨人”的经历,诠释了我许多许多——贝多芬乐观的面对贫困、残疾和痛苦,是让我们做一个乐观的人;米开朗基罗遭到世人诬陷仍脚踏实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最后得到人们尊敬,是告诉我们“清者自清”;托尔斯泰用小说批判着教会中的信仰得到大家的赞同,是要大家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课上老师曾介绍过贝多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