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环境与健康.ppt

格式:ppt   大小:2,294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与健康.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1 文件大小:2.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与健康.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与健康
第1页,本讲稿共39页
主要内容包: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二、生物入侵的途径
三、人类行为引发物种入侵的原因
四、生物入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2页,本讲稿共39页
三 人类行为引发物种入侵的原因
1、国际页,本讲稿共39页
案例一 沙门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菌病引发的肠道感染病。这类细菌常引起食物中毒。
症状:最常见的是感染疾病是胃肠炎(70%的病例),其次是肠热症或败血症(8%~10%的病例),然后是灶性感染(约8%的病例),并伴有其他症状。
第17页,本讲稿共39页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沙门氏菌有: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
沙门菌病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如:牛奶、水)
宿主:牛、羊、狗、兔、猴、龟、鱼等
第18页,本讲稿共39页
沙门菌病的预防
少喝未经处理的水,少喝巴氏法消毒的牛奶(即生牛奶),少吃生肉或未经煮熟的肉
食物应冷藏保存
少吃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蛋或食物
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受污染的
每接触一种食物后,务必江砧板仔细洗净,以免污染其他食物
煮肉时要达到内外温度一致
第19页,本讲稿共39页
第20页,本讲稿共39页
案例二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第21页,本讲稿共39页
鼠疫传播途径
1. 经皮肤传播 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或动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教膜受到感染。
2. 经消化道传播 食入受染动物,经消化道感染。
3. 经呼吸道传播 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并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第22页,本讲稿共39页
鼠疫病预防

(1)灭鼠、灭蚤 ,监测和控制鼠间鼠疫。
(2)加强疫情报告 ,严格隔离病人 ,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别隔离。
(3)病人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死于鼠疫者的尸体应用尸袋严密包套后焚烧。
(4)加强疫源地的监测 ,不仅鼠间鼠疫的情况 ,鼠疫宿主和媒介的密度消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预报价值。
第23页,本讲稿共39页
2.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国际检疫和交通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进行严格检疫并且灭鼠灭蚤。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
3. 保护易感者
(1) 进入疫区的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2) 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是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及参加防疫、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
第24页,本讲稿共39页
第25页,本讲稿共39页
案例三 炭疽
炭疽病由炭疽芽孢杆菌所致,有皮肤型、吸入型肯肠型三种类型,其中吸入型病例最危险,死亡率接近100%。
人类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二发生感染。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
第26页,本讲稿共39页
炭疽疾病预防
预防方法:
① 隔离:炭疽病病人应该严格隔离至痊愈,其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与场所,均应按杀灭芽孢的消毒方法进行彻底消毒,不可随意丢弃。患病或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严禁食用。
② 检疫与防护:加强对炭疽病的检疫,防止在动物问传播
第27页,本讲稿共39页
预防药物
① 疫苗接种:对有关人员接种疫苗。目前采用皮肤划痕法,;国外多采用保护性抗原肌注。
② 炭疽恐惧症的预防:首先,应加强部队对炭疽杆菌等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措施训练,保证部队在战时或重大事件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亡;其次要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提倡团结协作、互相关心和奉献精神,鼓舞官兵斗志,坚定必胜信心,从而增强对战时各种威胁的心理承受力,减少恐惧症的发生;第三,平时加强对部队的科普宣传,在官兵中普及炭疽杆菌等生物武器的知识及其基本医学防护知识,以减少恐惧心理。
第28页,本讲稿共39页
第29页,本讲稿共39页
案例四 破伤风
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第30页,本讲稿共39页
破伤风疾病预防
一、凡开放性伤口均需进行早期彻底的清创。提倡新法接生,正确处理脐带。
二、被动免疫 伤后应及早肌肉注射1500U破伤风抗***,创伤严重者,1周后可重复肌肉注射1次。注射前均应作皮内过敏试验,阳性者脱敏后方能应用。
三、主动免疫 为最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