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22/2/1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业,巩固知识。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任务我们都完成了,今天我们来个新鲜的做法,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去认真完成。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写一写,说一说《回乡偶书》的故事。
  3、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设计意图:一直都想不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次选择作业去完成,让学生在乐趣中自觉自愿地完成,同时又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学****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巩固知识的方法,各取所需。)
7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7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 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 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⑴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齐读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分组读诗。
  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8
  1、学****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⑴ 指名读。
  ⑵ 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⑶ 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⑷ 师归纳,生质疑。
  ⑸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⑹ 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⑺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9
  ⑴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⑵ 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⑶ 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 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 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10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