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8
文档名称:

《观潮》教学设计(50306).doc

格式:doc   大小:130KB   页数:10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观潮》教学设计(50306).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22/2/1 文件大小:1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潮》教学设计(5030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言文字等训练上。
  :《观潮》第二课时
  :
  1.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 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5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兴趣。
  2.合作学****提示:,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6.引导小组感悟。;;(想象和实践表演);。(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br/>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
《观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怎样积累材料。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7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变化中的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祖国河山壮丽,风景如画,有许多令我们自豪、令世人瞩目的景观,其中钱溏江大潮的景色就是罕见的。今天我们就继续学****十一课《观潮》,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壮观的景色描写出来的。
  二、新课:
  1、指名读第一段。"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什么?"天下奇观"为什么加引号?
  2、出示投影,指名读第二段。
  3、教师小结。
  4、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①作者都写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声音和样子的
8
  ②请同学们找出时间变化的词语及由于时间变化、距离也在变化的词语?
  ③再读课文,用"--"画出声音的语句;用"~~~"画出样子的语句。
  ④读声音和样子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来谈体会。(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⑤"山崩地裂"这个词是形容声音巨大的,你还知道哪些词?作者为什么用"山崩地裂"?
  ⑥比较{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哪个句子好?好在哪?
  ⑦指名朗读。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共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理解"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江面恢复了平静,此时的平静与前的平静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1、观 潮
  潮来前 江面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