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7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第1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十七章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马歇尔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马歇尔的生平与著作,这是全面了解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剖析马歇尔经济学说体系和方法论的特点,地用购买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需求价格来衡量表示购买者主观需求边际效用。从而需求转化为需求价格,用边际需求价格去衡量边际效用。边际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
需求规律: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
需求曲线:
y
价格
O
X
D
D’
数量
第12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三节 需求理论
二、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就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也就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
如果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称为需求弹性大;反之,就称为需求弹性小。
需求弹性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
e :需求弹性
x :需求量
y :价格
第13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三节 需求理论
马歇尔对商品的弹性需求做了分类:
、各种香料和廉价药品价格很低,价值一旦下跌,是否会引起消费大量增加,实成疑问。
、牛奶牛油、羊毛织品、烟草以及普通医疗用品,工人阶级和下层中等阶级的需要很有弹性,而富人不是。
、上等的鱼类以及其他昂贵的奢侈品,中等阶级对于他们的需要很有弹性。而富人和工人阶级对它们的需要没什么弹性。
、跨越季节的水果、高度熟练的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等,除了富人,社会上对于它们差不多没什么需要,即使有需要也往往有很大的弹性。
第14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三节 需求理论
三、消费者剩余
马歇尔所说的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也是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没有科学的理论根据。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现存市价的购买心理和决策行为,是消费者主观购买意愿如何适应市价变动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15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三节 需求理论
四、马歇尔的需求理论的错误
马歇尔以主观心理因素说明资本主义条件下需求变动的规律,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需求变动不是取决于人们主观的欲望,而首先是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它又是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多少和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的情况。马歇尔回避了决定资本主义社会需求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消费相对狭小的矛盾。
第16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四节 供给理论
一、生产要素
马歇尔说,通常把劳动、土地和资本作为生产的三个要素,但“组织”也应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他所说的“组织”,是指企业经营和工业组织。除了土地以外,其他三要素都有各自的供给价格,这些供给价格都有各自变动的规律。
第17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四节 供给理论
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它没有生产费用,因而也没有生产它的供给价格。
马歇尔认为,土地报酬是土地对用于土地上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也就是土地对它们的有效需求或需求价格。它的变动倾向可能是递增的,也可能是递减的。
第18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四节 供给理论
指人类的经济工作,不论是用手的还是用脑的。马歇尔认为,一切劳动都是用来产生某种结果的。凡是不能直接或间接促进物质生产的那一类劳动,例如学生的课业,都不能当做劳动去研究。
马歇尔认为,说劳动是生产要素,就是说人是生产要素。从劳动的供给角度来看,就是研究人口在数量上、精力上、知识上和品性上的增加。
第19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
*
第四节 供给理论
指为了生产物质财富、并获取收益而积蓄起来的设备。资本作为生产的一个要素,它不是供满足欲望的直接消费之用,而是财富的主要资料。当说“财富”时是作为消费对象来看待的,而说“资本”时则看做是生产要素。
马歇尔认为,资本来源于节约和储蓄,而节约和储蓄则是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愉快。
第20页,本讲稿共44页
经济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