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从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看苏词的特色.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看苏词的特色.doc

上传人:wdggjhm62 2022/2/2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看苏词的特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轼在的创 z.
①贬为团练副使〔没有行政权力〕,但精神上却因这一卑劣的文字狱受到沉重打击。在期间,由于生活困难,并在友人的帮助下,请得了东坡的荒地,亲身躬耕陇亩,自号东坡居士。
贬谪,是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可以此为界将他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生,充满了入世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到了后期,尽管他并没有放弃济世拯民的责任,胸存浩然正气,但佛、道思想占据了主流,外儒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他经常到安国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忘,身心借空〞②。俨然以佛子道士自居,但他始终能把握住其限度;决不迷信。他始终只取佛道思想中的"静而达〞以及超尖拔俗,清心寡欲,因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吸取其中灵活的思辩方式帮助自己排遣苦闷,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和随缘自适的信念,使自己在逆境中能武器坚决的生活下来。这样,他就把本来相矛盾的"宰相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的儒释道思想统一起来。而作为一代文化人的轼,主要是由他后期的思想和创作奠定的。他那种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那种历经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是在贬谪以后才真正树立起来的。临江山
-
. z.
· 夜归临皋"颇能反响出轼谪居时的思想变迁: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五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轼被贬,住在长江边的临皋亭,后在不远的东坡筑雪堂,准备躬耕。这首词题为"夜归临皋〞,说的是轼夜饮东坡雪堂,醉归临皋亭寓所之情事。夜饮回来已大约三更时分,夜深了,他伫立门外,只听到家童鼾声如雷,敲门都不应,便"依仗听江声〞。这时豁然有悟:既然长恨此身非我所有,自己无法掌握命运,何不抛开碌碌世事,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把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中去呢?轼自幼"奋励有当世杰〞,想在人世间干一番事业,但是,事与愿违,不仅理想得不到实现,而且差点儿被置于死地,贬谪,仍然不得自主,他是作为"罪人〞受看管。因此,他痛恨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锁,他以老庄思想为武器,努力寻求精神寄托。"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是老庄的思想,也是轼当时的思想。人世间得不到满足,就求诸于自然。
-
. z.
二、时期词的特点
轼早期深受儒学熏,有用世之志,然而自入仕以来,挫折不断,尤其是"乌台诗案〞轼幸而 死里逃生,被贬为团练副使,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词创作,人格思想获得了一次蒸馏升华。这一时期他的词创作表达出以下特点:
首先,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词境阔大高远,笔力雄健,风格激昂。轼以诗入词,以文入词,可以说,但凡可以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容,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述,从而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宦游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壮丽河山、农村生活、贬谪生涯等。
轼初到,寓居定慧院,词"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 无 人 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词的上半阙写定慧院夜深人静,孤月清光,如钩的残月挂在秋叶凋疏的梧桐树上,漏断夜深,寂无人声,不时有缥缈的孤鸿,仿佛有个幽人单独往来。上阙用缺月、疏桐、静夜的寥落衬托幽人的孤寂。下半阙写孤鸿,说这个孤鸿惊慌不安,心怀幽恨而人不知,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未必能找到适宜的栖身之枝,不得不归宿于荒冷寂寞的沙洲,但有谁能理解其心的怨恨呢?这正是轼初到的心境的真实写照。词中鸿雁不栖于木而栖于江洲苇丛,是其****性。"拣尽〞不栖,则变****性为一种有意识而为。这正寄托了词人的意思:不栖于高寒而栖于卑湿,乃甘为之而非强为之。则其品格可见。难怪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半点尘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