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
【摘要】菊花,寄情世外而高标独步,不以尘事为念,不以俗务为累,潇洒不羁,疏放不俗,活脱脱一副高人逸士的襟怀风度。全诗写菊喻人,凸现隐士风采。
将菊花的这种品性发扬光大的是东晋的著名诗人渊明。东晋末年,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他天生傲骨、清高孤标,看不惯当时世俗的时风和腐败的官场,在任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回乡,隐耕田园,直至终寿。他在归田的二十多年中,一直躬耕自种。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上到处绽开的野菊,竞芳争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饮自斟。他饮酒高歌,击节赞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他以愿做霜下杰,学习菊花的品格和气质来勉励自己。他提篮采菊,隔篱望山,人淡如菊,孤高绝俗,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传诵千古的佳句,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道出了多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真谛!诗人融情、景、理趣于一体,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位至静的自在之人然于田园之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情态,感受到了那种出诸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境界。"和郭主簿"一诗中也写到: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
. z.
二、游子的感时伤怀
自战国以来,古人有重阳佳节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古代的诗人们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的不快和愁思。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渊明还有诗句言:"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杜甫的"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两相催!〞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土,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