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例分析风光摄影拍摄技巧前不久开始,我在反省一件事。刚入道拍风光时, 整天梦想着用超广角去西藏、新疆拍视野开阔、场面恢弘的“大片”; 然而, 慢慢地发现,“大片”固然好, 其实很多美却是蕴含在不起眼的“小景”里。于是,更多地开始关注用标头焦段和中长焦拍摄。【立意】去英德路边, 土墙砖墙建成的屋子旁的小菜园里, 盛开着灿烂的油菜花。油菜花和砖墙、土屋、枯树相映, 竟产生一种怀旧的味道。【构图】把油菜花做主体仰拍, 砖墙、土屋、枯树做背景。标头焦段。【用光】阴天。直接点测油菜花曝光。【色彩】明丽的油菜花和褐色背景对照。【不足】拍摄空间不足, 不能再往后退了, 导致最近处的油菜花跑出了超焦距范围。说实话,那一瞬间很想念 4×5 的。这张是大年初二,和 zzgtim 、 sodick 以及广州两位去年一起拍四川九龙的老友一道,去英德菜花峪路上拍的。【立意】大自然才是最神奇的调色师。南国春早, 在满眼绿色的溪边, 居然有一丛金黄色的茅草随风飘摇, 让人不能不驻足。近处, 溪流淙淙;远处,层峦叠嶂、云飞雾绕,一派精致的田野小景。【构图】主体自然放在正中, 合理布置前景、中景和远景, 拍出纵深感。【用光】阴天正午, 最能表现植物的真实色彩。直接对茅草点测曝光。加1 档渐变灰压出云的层次。【色彩】自然是冷暖对照了。补色构图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讨好的。【不足】主体比例过小。本来感觉从桥上俯拍过去, 主体比例更突出, 无奈沿桥上空架设的粗大电缆怎么也避不开。这张随手拍摄于康定,是从九龙拍完雪山后乘大巴回成都途中、在公路边的加油站拍的。是我仅有的几张手持片之一, 富士 GS690II 。不知为什么, 对我的九龙片子,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除了要我的第 1楼《晨妆》外, 就是喜欢这幅了。可能是因为美国没有这样的景色吧? 【立意】当时就是觉得蓝天白云、帐篷草地的场景很有点田园诗的味道而已。【构图】没来得及细想( 大巴随时会开动的) 【用光】按草地曝光的,帐篷细节丢了。【色彩】总体还算养眼【不足】 1 、没有明确的主体 2 、景物较乱这张是 06 年初夏与威廉、 zzgtim 一起在深圳杨梅坑海滩拍的。也是凌晨 3 点多出发,途中还碰上一阵不小的雨,心里直打鼓——“今天会不会泡汤? ”。哪知到了海边一会, 天气就晴朗得不得了。【立意】其实拍这张时也没有想到多深的意境, 只是觉得这团云彩气势非凡、光线也很暖,就拍下了。【构图】要全部收入云团,就上了 35/ 超广( eq21mm )。远处被缩小的渔村在比例上更加衬出云彩的壮观。【用光】取礁石和树叶的均值曝光。【色彩】突出低色温云彩的暖调和层次,加 1 档渐变灰。【不足】 1 、海平面不平; 2 、前景礁石太多、太乱。[2009-07-03] 中国摄影网责任编辑:ansel 这是一张另类的桂林山水作品。 06年“ ”和 zzgtim 兄摄于阳朔兴坪。【立意】桂林山水在大家心目中, 似乎都有固定的联想。于是, 打算尝试另类的角度拍摄。这张从兴坪老寨山顶俯拍的作品, 咋一看, 还以为是某个太平洋岛屿的航拍图片——蔚蓝的水、白色的沙;只有前景中虚化的树枝、满载游客逆流而上的游船、加载了马达的华南地区特有的竹排, 在隐隐约约地暗示着什么。【构图】截取河滩的 S 形部分构图。前景保留树枝, 用来提示拍摄地点位于山上;富于动感的游船用作画面的主体。【用光】其实当天空气并不是很透, 俯拍方式降低了霾的影响。测取河滩、河水和树叶的平均值曝光,避免河滩过曝是关键。【色彩】白色河滩和蓝色水体的色彩对比,才是这幅作品的灵魂。为使河水清澈、通透,加用了偏振镜。先说明,这幅不是黑白作品,有下方的几棵绿色烟叶为证和 zzgtim 兄摄于桂林高田,还是他先发现这棵枯树的。【立意】枯树的倒影并不稀奇, 枯树、再像水墨画似的倒影, 就有了不同的味道。【构图】拍摄这样的构图当然只能从枯树的对岸取景, 拍出的正像中, 枯树自然是倒立的。但我的一位平面设计师朋友建议我, 成品应该将枯树像现在看到的这样正立着更有味道, 也就是让读者看到画面下半部的波纹才察觉是倒影。背后的山体截取 Z 字形部分,简洁明快。【用光】直接点测水面曝光,以加大反差、使画面几乎呈剪影效果。【色彩】有意保留旁边的绿叶,提示这还是一幅彩色作品。这幅咋一看像油菜花,却不是油菜花 06年5~6 月和 zzgtim 、 sodick 拍摄于深圳石岩湖。【立意】在水泥丛林里能有这样的景色, 也满足了。清晨, 迎来日出的石岩湖, 显得那样的秀美, 如果没有那些建筑物的话, 让人有置身坝上的错觉。【构图】压低镜头、以野花和草地做前景,让湖心岛成为兴趣中心。【用光】现场光比较大,用 1 档渐变灰透出前景。【色彩】冷暖对比十分鲜明。【立意】这只可爱的大黄狗是在我拍摄了几张后才赶过来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