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

格式:ppt   大小:1,875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3 文件大小:1.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1页,本讲稿共29页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
第2页,本讲稿共29页
本章教学目标:共29页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过程中能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内容
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的一致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协调程度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条件
第18页,本讲稿共29页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
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第19页,本讲稿共29页
本章思考题:
1、结合社会现实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和探索我国目前的教育在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方面做得如何?试举例说明。
2、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20页,本讲稿共29页
分析下列一组教育实例,找一找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的看法。
①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8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②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 5 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文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 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学用结合
第21页,本讲稿共29页
③ 新世纪的第一个仲秋,悄然而至的寒凉浸***着泱泱皇城,然而,中国黄土地上崛起的第一个家庭博士群引发的“素质教育”热在北方大地热浪不减,各大城市纷纷邀请培养出四个博土儿女的金春明、李振霞夫妇作报告,时间安排到了 2002 年底。金家六口,父亲金春明、母亲李振霞是中央党校的教授;大女儿金莹是世界十大医学院中排名第二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基因工程进站博士后;排行第二的大儿子金煜是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博士后,受聘于国际石油巨舰雪弗龙公司,是该公司国际部的专家;老三、老四是孪生兄弟,老三金侠是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是世界著名防治艾滋病专家鸡尾酒疗法”发明者何大一教授的主要助手;老四金延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中国航空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美国匹兹堡卡耐基·梅隆大学物理系。金家博士群的崛起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第22页,本讲稿共29页
④ 孟子的祖辈以农耕为主,家境非常贫寒。他家住在一个村庄的边缘,附近是一片坟地。孟子出于好奇,小时候常去墓间玩耍,看见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一些小朋友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哭嚎的游戏。孟母见此情景很担心,认为这个地方对孩子成长不利,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的一条街上,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商人巨贾云集,一天到晚吆喝声不断。孟子住到那里后,又和小朋友学起商人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感到这个地方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是又搬家了。 孟家第三次住的地方是一个学宫的旁边。到这里来的除一些学生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学者。他们出出进进很有礼貌,早晚还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孟母高兴地说:“这个地方很好,有利于教育孩子。”孟家便定居在此。 孟子住在这里,常到学宫旁看学生游戏,听老师上课和学生朗读,学****来往行人的礼貌动作,孟母看了十分高兴。直到他上学,孟母仍不放松对他进行教育。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代表人物。
第23页,本讲稿共29页
阅读材料: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全世界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科学家中有2/3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有62位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出了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全世界近万所大学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卡文迪什实验室出了25位,汤姆逊、卢瑟福两任主任培养了19位。上述事实足以让国人惊呼:“诺贝尔奖得主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吗?”与此同时,我们的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不由不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今天所做的离真正的教育还有多大距离?要反思这个问题,重要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不同的学生观决定并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
郑金洲博士认为,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无疑是第一位的,从词义上看,学生似乎是处在被动的被引导地位,但只要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样也是教育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
第24页,本讲稿共29页
鲁洁教授认为,个体独立性的教育必须是教育的基础;人的自主、自尊、自强是使人成为主体、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教育要成为独立性、丰富多样个性的催生剂。
吴椿研究员认为,学生不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