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湖北导游词之襄樊古隆中.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北导游词之襄樊古隆中.docx

上传人:平平库 2022/2/4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北导游词之襄樊古隆中.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 1 页 共 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宏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同日而语。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小虹桥 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今,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闻名于世了。
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澄澈,淙淙有声。当你闲逛桥上,独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 武侯祠 绕过牌坊,拾级而上,便是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设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树,据说为明末时植,每年盛花季节芳香扑鼻。中设庭院。祠内所陈设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间在广西出土的铜战鼓。相传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用过的战鼓。 武侯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别陈设着诸葛亮生平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非常思念,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才智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数不胜数。目前被列为全国文物爱护单位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辨别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吵。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出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过不少笔墨官司。 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允,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肯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看法,没有马上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其次天再判。其次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今这场争辩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原委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学问,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