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200元,并与学校校长和后勤处长合影留念。将近一点我们才离开学校,随后我们在路边尝到了地道的四川冷面和凉皮,饥饿难耐的我们吃到了第一顿四川特色的美食。随后我们来到北川县城找住宿的地方,并在当地进行问卷调查,晚上大家畅聊一天的收获并写下自己的心得。
7月11号我们接着会新北川进行调查,我们相继来到北川中学和北川县政府进行采访调查。北川中学是我见过最好的中学之一,标准的操场,一排排教学楼,美丽的校内环境和校外的一条小河将这个学校修饰的大气,华丽。门口由温家宝总理题字“北川中学”非常惹眼。由于当天学校有课,所以不便利调查,我们只是在校内周边参观留念。 下午我们接着在步行街和学校周边分组进行调查问卷,并和当地羌族人沟通,就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保留进行询问。他们确定的中心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爱护做出的努力。他们讲到政府出资修建羌族的商业街——“巴拿恰”,此外,为他们修建新的家园。他们现在大都通过旅游业增加收入,创建民族特色的商业区。
晚上我们回到住处。饭后我一人沿着小县城的街道走到河边,看到沿河建立的许多羌族居民楼,还有一排排古老的砖瓦房,迎着夕阳,
我闲逛在河边。
7月12号,我们早早起床打算,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北川地震遗址。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老北川地震区。坐上观光车,我们进入老北川县城。恐怖的地震几乎将老北川撕碎,再加上持续大雨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巨大的堰塞湖是老北川成为废墟。随后,我们下车步行在道路斑驳的路上,听到了许多当地人在遗址处讲解并描述当时的故事,看到那一座座倒塌和倾斜的楼房,还有在遗址碑前的鲜花。我们沿着堰塞湖走,看到旁边为纪念死者中的白色小花,还有“真爱生命”、“走好”、“感恩社会”等字样的牌子。我们感受颇深,大家低头深思,想象着当时的场景。
接着我们看到了断桥,这座桥在中间断开,桥下是湍急的河水,可想而知,当时是何等恐怖、可怕。最终,我们来到“万人墓”,这里是地震死者安葬处,我们不想打搅安眠的人们,简洁鞠躬怀念就离开了。
看到老北川的凄惨情景,想起新北川的昌盛,我不禁感慨国人的团结宏大。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使灾难损失达到最低,才是当地人民有了活下去的信念。
参观完老北川遗址后,我们乘车回来县城住处,大家饭后参观富有羌族特色的夜景。
7月13号,我们回到新北川区,我和李鸿远,于凯敏相继采访了北川新县城工程指挥建设部和山东援建联络处,我们现场采访了指挥部的宣扬部工作人员,他们并赠送我们一套系统的援建材料。采访中,
工作人员提到重建单位主要由来自山东省负责,包括潍坊、青岛、烟台、济宁等地区,而指挥中心由中科院指挥部指挥。我们参观了指挥中的过程和重建图,其中还有温总理和胡主席的题词,而门口“北川向世界问好”的大字更反映出重建的信念和人们乐观的心态。
随后我们来到之前提到的羌族文化区——巴拿恰和禹王桥,并针对少数民族进行调查问卷。问卷中反映出,羌族人民对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的确定,我们和当地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人合影留念。
禹王桥是灾后重建的一座桥梁,将和两侧的民族区相连,便利交通,促进沟通。在桥上还有许多民族美食店、服饰、小手工艺品店等。 随后我们回到绵阳,打算次日向安县晓坝镇的调研。当晚突降大雨,但丝毫没有阻挡大家接着前进调研的信念。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