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公众参与问题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公众参与问题探析.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6/9/3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公众参与问题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公众参与问题探析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公众参与机制更是贯穿其始终,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保护公共环境、完善立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立法现状出发, 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环评的范围、公众参与环评的阶段以及公众参与权的司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从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 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状况早已堪忧。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各种资源都已捉襟见肘,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与其在造成危害之后再行修补, 不如防范于未然。为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满足当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一)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于 1964 年在加拿大举办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由美国教授柯德尔首次提出, 一般是指在进行对环境可能有影响的人类活动之前, 运用跟踪监测的方法对其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治理的解决方案, 经过对各个项目的综合评判和公开审查后, 决定是该活动实施与否的一系列程序的总称。对于政府制定的规划、计划、立法以及国家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活动称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早已接受应用此概念, 但至目前为止我国只要求其中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基础上将其法制化, 通过国家的立法程序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方面予以确定, 以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调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大前提下,凭借实地考察、科学分析,对环境影响作出客观专业的评价。(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立法现状从 1979 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试行)》中我国立法第一次对环境影响评价作出规定,到 1989 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具体规定, 再到 2003 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我国首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单行法, 它以法条的形式明确了该法的制定目的即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得许多环境保护政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切实保障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动和实施。作为环评单行法它更为系统、全面的规定了环评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 并且首次引入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即对政府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出规定。随后为促进该法有效实施,规范信息公开程序,促进公众参与环评、监督环评, 提升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依法决策、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 2006 年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至此,我国环评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终于初步建立起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 以环境基本法为指导, 以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为双翼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三)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立法时, 专家学者和公众可以通过参加听证会的形式参与立法讨论, 提出意见和建议, 环评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