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逐梦航天 上善若水.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逐梦航天 上善若水.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9/3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逐梦航天 上善若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逐梦航天上善若水留学苏联的农家少年 1934 年,于本水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回想起少年时代, 于本水很感慨。那时祖国的大片土地被日本人占领, 民不聊生,家里生活很困难。于是,于本水六岁就当了“猪倌”,小学仅上了三年半就不得不辍学到了一个小工厂去做童工。然而,聪明的于本水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整个小学的课程。每天晚上, 在干完工厂繁重的体力活后, 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书籍。其中, 一本名叫《醒同胞》的书谈到中国被西方列强占领瓜分, 鼓励四万万同胞们快快觉醒、奋发图强。在此期间, 他还偶然见到了日军迫降在田地中的军机。他为自己国家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而愤懑, 不过很快曙光便到来了。 1947 年, 家乡的解放给他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改天换地后的家乡在于本水看来是那样的新鲜, 那样的生机勃勃。识文断字的于本水被土改工作队看中了,成了一名小土改工作队员。那一年他 13 岁。土改工作队热火朝天的生活极大地鼓舞了他, 开阔了他的视野。那时的土改工作队佩带枪支。种地靠锄、打仗靠枪, 人还没有枪高的工作队员小于在这段时间认识到武器对于保家卫国的重要性。 13 岁的于本水拥有一个梦想,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于是, 于本水在中学阶段认真刻苦地学****文化知识, 踊跃参与社会活动。除此之外,他在政治上更是积极追求进步。凭借着坚定的政治立场, 他 19 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4 年, 20 岁的于本水被选拔到苏联留学,就读于世界航空航天界的一流学府――莫斯科航空学院, 攻读飞行器设计专业。来到苏联的于本水如鱼得水, 畅游于知识的海洋, 学****成绩名列前茅。该校此后将这位优秀外国学生的照片和业绩展示在他所在的教研室里。 1957 年 11月 17日, 莫斯科大学, 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生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期盼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对这些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 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于本水在台下聆听了领袖的话,心中热血沸腾。最终,他怀揣着毛主席所说的“希望”,怀着满腔热情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导弹创业初露峥嵘 1960 年, 学成归国的于本水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 如今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开始从事防空导弹研制,一干就是 56 年。 56 年间, 于本水以“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纪律,以“生在永定路, 死在八宝山”的誓言, 自力更生、刻苦攻坚、脚踏实地、默默奉献, 在中国导弹研制的艰辛历程中一点点地铭刻属于自己的烙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本水的职业生涯始于二分院二部总体室。这个单位负责我国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在当时那个一穷二白的岁月里, 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都在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创造力, 与美蒋的先进装备一争高低。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从对“ 543 ”导弹的仿制开始,走的是一条从仿制到自主设计的道路。 1961 年, 根据聂荣臻元帅“要仿出‘ 543 ’、吃透‘ 543 ’、改进‘ 543 ’”的指示,于本水和他的同事们用一年的时间,深入沈阳一线生产基地,处理导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同时从实践中学****了具体的导弹生产工艺知识。这次下厂的体验和学****生活使于本水受益匪浅。从 1963 年到 1964 年,于本水所在的总体组开始了“